两个世纪前,德国人赫兹率先发现电磁波的存在,为人类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创造了条件。如今,借助无线电进行远距离信息传输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一领域的科技巨变和跃迁之中,一位天线设计专家成为背后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他就是陆贵文院士。
近期,作为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同时也是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客座教授的陆贵文,因其在天线理论、设计及应用教育领域的重大贡献,荣获2025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天线和电磁辐射协会(IEEE AP-S)戴振铎杰出教育家奖。
在感叹陆贵文教授对深耕领域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教育领域的重大贡献之余,不少考生也发现,陆教授当下正在同时兼任香港城市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两所高校的教授。这是怎么回事?这两所高校具体是什么关系?
其实,作为深入传承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的香港中文大学,当前正在全面对齐港城大各项办学优势。采取全英语授课,秉承“教研合一、创新无限”的教育理念,追求与香港城市大学“两校一质”的人才培养品质。
具体来看,港城大(东莞)已经引进的教师均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具有国际视野、前沿学科水平和育人实力。在此基础上,该校还正在一方面面向全球招聘,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本校师资队伍,一方面直接聘请香港城市大学优秀教师来校授课,陆教授正是这一体系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二者结合,在以师资为代表的办学资源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在全面联手、深入接近港城大办学质量和理念。
除此之外,借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港城大基因,该校毕业生在“在港就业”方向上也具备突出优势。
据悉,香港创新科技署设立“创科实习计划”,惠及香港本地指定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校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属于此计划的目标院校之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主修相关课程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申请该实习计划,学校和雇主将提供必要的签证申请材料支持。符合资格的实习学生还将按照各参与机构的安排获得津贴,津贴额为每月11,190港元。在此基础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学子不仅可以申请香港的实习机会,还能在毕业后直接申请IANG签证前往香港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可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与香港城市大学两校一质,深度合作,关系极为密切。这样的高校势必将成为广大考生更丰富的志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