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民政局大厅的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来,刘超和郑可欣各自攥着那本墨绿色的离婚证,站在台阶上一时无言。郑可欣低头看着证件上烫金的"离婚证"三个字,眼泪不受控制地滴落在上面。她慌忙转身擦拭,生怕被前夫看见自己的软弱。就在这时,刘超突然上前一步,给了她一个猝不及防的拥抱。
"一块儿回吧。"刘超的声音有些沙哑。这个意外的拥抱让郑可欣在回家的二十分钟车程里,一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出神。她想起八年前他们领结婚证时,也是在这个民政局,那天刘超紧张得把身份证都掉在了地上。回忆与现实交织,让她恍惚以为他们的感情还有转圜余地。
车停在了小区楼下,这个他们共同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楼道里熟悉的脚步声,门锁转动的声音,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一进家门,刘超就径直走向主卧,开始沉默地收拾行李。郑可欣站在卧室门口,看着这个曾经最亲密的男人把衬衫一件件叠进行李箱,动作熟练得像是出差前的准备。
两岁的小儿子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抱抱"。五岁的大儿子似乎感知到了什么,突然扑过来抱住刘超的腿放声大哭:"爸爸不要走!"刘超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但他始终没有回头,只是加快了收拾的速度。当行李箱的拉链拉上的那一刻,郑可欣清楚地看到他的手指在微微发抖。
"我走了。"刘超拖着行李箱往门口走去,小儿子追在后面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来。郑可欣想去扶孩子,又想拦住前夫,最终只能站在原地,看着那个曾经为她遮风挡雨的背影决绝地消失在门后。关门的"咔嗒"声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刺耳。
"孩子那么乖,原来世上真有不爱孩子的爸爸。"郑可欣红着眼睛对哭闹的孩子说。但当她整理刘超留下的东西时,在床头柜最底层发现了一张纸条:"房子的贷款我已经还清了,以后每个月我会按时打抚养费。告诉孩子们,爸爸永远爱他们。"
网友们的评论呈现两极分化:"能把一个男人逼得净身出户,这女人该有多狠"、"与其说他不爱孩子,不如说他连一秒都不愿多待"、"房子存款都留给你们,这男人够可以了"。而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或许更接近真相:"有些父亲的爱是沉默的。他可能比谁都痛苦,但知道继续纠缠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伤害。"
这段婚姻的终结,就像他们当初的相遇一样,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日复一日的消磨。刘超在离婚协议中几乎放弃了所有财产——价值300万的房子和60万存款都留给了郑可欣和两个孩子,自己只要了一辆开了五年的旧车。这种选择背后,是一个男人最后的温柔与决绝。
夜深人静时,郑可欣翻看着手机里一家四口的合影,而城市的另一头,刘超坐在空荡荡的出租屋里,反复看着小儿子的视频。他们都明白,有些伤痛需要时间来治愈,有些爱,即使分开也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