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巧合,其实并非巧合

袁大岛 2025-03-11 21:54:43

公司门口不远处的商业街里,总有一处地方车水马龙,

这一处的地段并不固定,持续的时间也不固定,

这里总是比别处更为热闹,比别处更惹人关注,

但这样的地方,大多逃不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宿命,

河东时,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打卡拍照,好不热闹,

河西时,闭店完蛋,

多说无益。

聊起这样“有理有序”的规律时,同事称之为时代的巧合,

时代的一股风,吹出无数这样的巧合,

这股风过去了,巧合也就消失了,

而我倒是认为,这样的现象,

只是所谓巧合下的伪装。

昙花一现的网红效应,似乎让很多投机者看到了一种另类的击鼓传花,

只要鼓点不消失,那么热度始终存在,

只要赌一把最后花不在自己手里,

那么花落谁家,跟自己没有干系。

于是乎,网红模板化成了一种便捷快速的营销手段,

那些随处可见的打卡拍照,以及如出一辙的优质评价,

虽然能够让人们有了一处展露无趣的场所,

拍拍照,打打卡,好吃就赞,不好吃就骂。

但实际上,这套纯粹意义上的体系化生产模式,

每一次击鼓传花,都让那些抱着投机心思的人,

最终一败涂地。

是巧合吗?也许是吧。

这也许二字,未必是一种概率上的不确定,

而是以也许二字为引子,说着也许二字之外的想法,

也许那些仰仗着模板化经营模式的投机者,

能够明白做生意想持久,没有诚意和德性真的不行,

也许那些青睐于一惊一乍,无XX不XX的网红评论家们,

能够开辟一条名为“说实话”的赛道,

而不是在比拼假话,比谁说的更吸引眼球的路上,

抽着自己说不出真话的嘴巴,

用手扒拉着对方几欲眯闭的眼睛,

以展现一种盲目且急躁的“职业素养”。

所以,问题出来了,问题覆灭了,

但问题,其实始终都没有真正结束。

纵观这几年的网红现象,从高山流水到人间烟火,

认知上的隔阂铸就着“顺眼论”的良性发展,

互相看不顺眼,或是看着看着就看出乐子的事实,

都在这场无关对错的良性发展之中,

找到了各自的“取舍之道”,

是的,问题确实没有结束,

但那一次次不堪友好的巧合过后,

人们也明白那并非巧合的不是事实本身,

而是我们看待事实,

不得不看待事实,

不得不睁大眼睛看待事实的理由:

这个理由的核心,不再是巧合的巧,

而是弄巧成拙的巧。

看似是巧合,其实并非巧合。

有些人一亮相,人们就知道他下一句话要说什么,

下一个动作,要展示什么,

有些事情一浮出水面,人们就知道接下来要出现什么,

要蹦出来什么样的东西,

什么样的玩意。

当然那些聪明的人,从不会吃单纯的,未经世事的亏,

所以,他们依然会睁大眼睛,摆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来迎合一些人的把戏,来接受一些事的洗礼,

在那些巧合到来之际,他们也会以巧合为说法,

以巧合为借口,去参与其中,去共受因果,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会觉得这些是巧合,

而是一种必须以巧合为说辞的常态,

至于为什么不能明说,

那么就要重新回到标题之中,

去寻觅那“巧合里的巧合”:

这并非是取巧的说法,

而是不可逃避的解释。

0 阅读:30

袁大岛

简介:用最实际的话语讲最实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