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本次上海国际车展,上汽集团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在3号馆集中展示智己、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六家整车企业十个品牌的上百辆新车,总展示面积近2万平方米。
展馆呈现了上汽集团"三电"技术的迭代成果。通过"强劲的心"(新一代固态电池系统)、"智慧的脑"(全栈4.0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健壮的身"(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三大技术底座,上汽集团展示了其从硬件集成到软件生态的全链路研发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自主研发的"算法+软件+芯片"协同开发模式已实现量产装车,这项突破使整车OTA升级效率提升40%,同时降低30%的硬件冗余成本。
在产品布局层面,上汽集团构建了覆盖10万至50万元价格区间的立体化产品矩阵。合资板块中,上汽奥迪首发量产车型E5 Sportback凭借CLTC续航820km、800V高压快充等参数,展现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技术储备;上汽通用带来的全新GL8陆尚则通过可变阻尼悬架与智能座舱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MPV品类的舒适边界。自主品牌方面,智己L6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2.0系统实现横向稳定控制精度0.1°,其"瞬感智控防晒天幕"通过电致变色技术实现99%紫外线阻隔率,这类细节创新折射出对用户场景需求的深度理解。
技术合作模式创新成为本次展示的重要维度。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SAIC尚界"品牌首度亮相,该品牌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但技术整合路径颇具特色:在鸿蒙智行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上汽自主研发的底盘调校技术与华为ADS 3.0高阶智驾系统实现深度耦合。这种"软硬解耦又协同"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代工或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三条路径。
商用车领域的技术平权实践同样引人注目。上汽大通展出的15款新能源商用产品中,首款混动大轻客搭载自主研发的EMS混动管理系统,实现NEDC综合油耗6.3L/100km的行业领先水平。这种将乘用车电动化技术向商用车领域迁移的尝试,印证了技术普惠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上汽集团的战略布局展现出务实特征。其"Glocal全球视野,本土匠心"战略强调技术输出的在地化适配,在东南亚市场投放的MG Cyberster 2026款就针对右舵市场优化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交互逻辑。这种将全球研发资源与本土需求结合的实践,或将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新范式。
当多数企业仍在追求技术参数的军备竞赛时,上汽集团选择以"技术平权"为切入点,通过模块化技术平台降低智能电动车准入门槛,这种策略或将重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其全固态电池量产线2026年投产、L3级自动驾驶法规测试的推进,技术普惠带来的产业变革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