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陈晓卿老师的微博定位突然切回宿州!
这不,评论区瞬间炸了,这座皖北小城,终于被“舌尖雷达”点亮了坐标。
而球球作为资深吃货,连夜订了高铁票。毕竟,能让陈晓卿落泪的老味道,必须得追~

小红书 @鱼子酱心
宿州,别称宿城、蕲城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苏轼曾在《南乡子·宿州上元》中称宿州为“此去淮南第一州。”
下了高铁,阿球站在扶疏桥上,突然发现陈晓卿笔下“好美的名字”化作眼前实景,而最让我心动的必然是宿州庞大的美食江湖。

宿州人的早餐,是写在DNA里的碳水狂欢,而sá汤占据了宿州早餐的核心地位。
我们走街串巷钻进“大众饭店”,30平米的小店挤着几张木桌。老板娘抄着长柄铁勺,从咕嘟冒泡的大锅里舀起一勺sá汤。

三年老母鸡与猪骨熬足整夜,滚烫的汤撞进生鸡蛋,瞬间凝成金丝絮状,撒一把麦仁鸡丝,稠厚如粥却鲜得透亮。
城南“昭德轩”的驴油烧饼,薄如竹纸却暗藏玄机。老板娘用老灶烘烤,驴油混着麦香钻进鼻孔,咬下的“咔嚓”声能唤醒整条街巷。


城西“无名饭店”的油饼更野:菜籽油混着葱末铺满面团,铁锅烙至两面焦脆,撕开瞬间热气裹着油香扑面,配一碗羊杂汤,竟吃出法式酥皮浓汤的错觉。

最让球球惊艳的是“齐家面皮”。薄透的面皮裹着豆芽、面筋,淋一勺蒜水辣油,酸辣清爽得像是把皖北的春天卷进了胃里。
陈晓卿说宿州人被碳水驯化了味觉,我倒觉得他们像一群低调的美食家,能把五毛钱的烧饼、三块钱的面皮,吃出混不吝的诗意。

大众点评 @离成人还很远
夜晚钻进兴华羊肉馆,土灶上叠着金黄的烧饼,铁锅里炖着红烧羊杂。结账时惊掉下巴:红烧羊杂、葱爆羊肉、四块烧饼加2瓶矿泉水,竟才150块。
离开宿州前,我坐在老城墙遗址边啃符离集烧鸡。焦黄油亮的鸡皮轻易脱骨,肉香混着十几种香料钻进鼻腔,这道1956年就被评为中华名菜的味道,如今依然是游子行李箱里的乡愁解药。

大众点评 @liqingsky
陈晓卿老师说得对,当我们谈论宿州时,说的是城墙根下的辣汤、驴油烧饼的酥脆,更是那些坐在木桌边,慢慢悠悠的旧时光。
交通便利,杭州高铁直达,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话不多说,快跟着阿球一起云逛吃吧!

庞大的早餐江湖
让游子念念不忘的灵魂sá汤
昭德轩

大众点评 @liqingsky
陈晓卿笔下的故乡,总带着时光滤镜。如今城墙只剩城北一截残垣,但穿过护城河上的扶疏桥,老巷烟火味儿依旧,这碗让乾隆都念念不忘的sá汤,就藏在百年老店昭德轩里。
天刚蒙蒙亮,昭德轩已支起蒸笼,油锅里滋啦炸着糖糕,老街坊们闻香都赶来排队,而这碗汤,是宿州人的晨间仪式。


大众点评 @liqingsky
昭德轩的招牌上,“安徽老字号”和“非遗”标识格外醒目。从乾隆年间的路边摊到如今的百年老店,六代传人守着祖训:“月月熬,天天蒸,非一日之功”。
民国《宿州市志》记载,曾家sá汤凭一口秘制鸡汁提鲜,在味精尚未诞生的年代,用最原始的鲜味征服了南北食客。
但和许多“非遗老店”不同,昭德轩毫无网红气质,糖糕咬开烫嘴,红糖混着芝麻爆浆;现包的韭菜蒸饺皮薄馅足,蘸一碟香醋,恍惚回到小时候攥着零钱等早餐的清晨。


大众点评 @小趴菜
三年以上的老母鸡和猪骨,文火熬足整夜,添草药增香,滚烫的汤冲入生鸡蛋,再撒一把麦仁、鸡丝,稠厚如粥却鲜得透亮。
本地人教我一招:撕半根油条浸入汤底,吸饱汤汁后酥软咸香,再咬一口焦脆的锅贴,碳水叠碳水,快乐翻倍。
地址:淮海南路749号
大众饭店

大众点评 @兔老司
这家大众饭店开了多年,是热心粉丝推荐给阿球的,是在一个小区边胡同里面的小店。
整体装修就是老式的街边早餐铺,厨房还算整洁,餐具都很干净。没什么高大上装修,也就白墙一堵,桌子也很老旧。氛围是大排档的氛围,透着浓郁的市井气。
但在这吃一碗早餐,感受感受老胡同的人情味和烟火气,给自己充个电随和积极的去迎接新的一天。


大众点评 @小马驹儿的女主人
大众包子是他们家的招牌之一,面皮有港式叉烧包的感觉,面发的很蓬松很香,五毛钱一个。撒汤是必须要尝的,虽然就看上去平平无奇一碗,但口感很惊艳。
滚烫的汤撞进生鸡蛋,瞬间凝成金丝絮状,撒一把麦仁鸡丝,很鲜。胡椒的辛香混着鸡汤的醇厚漫过舌尖,像极了20年前北关桥头的早点摊。蒸饺份量也很足,5块一笼,饺皮很劲道,蘸着醋和辣酱吃,很棒。
地址:顺河路惠园巷20号

走街串巷寻觅地道小吃
庞大的碳水江湖
齐家面皮

大众点评 @电风扇
阿球在宿州的朋友每次回老家,都跟我说要给我带一份老家的面皮,但每次我都以合肥的凉皮米线更好吃拒绝了他,而直到我亲自去宿州吃了这份面皮后,流下悔恨的泪水。
齐家面皮开了多年,阿球跟着本地人拐进顺河路,空气里伴着熟油辣子的焦香,店面整体不大,好在干净整洁。

大众点评 @电风扇
从爷爷辈就传下来的手艺,面皮现蒸现切,薄如窗纸却筋性十足。秘制辣油是齐家的通关文牒,菜籽油浇进三种辣椒与十几种香料的混合物,香麻了。
面皮是好吃的,偏甜辣的口味,小碗7元,大碗11元,价格实惠分量足,还可以加各种红肠呢。拌开辣油的瞬间,面筋吸饱料汁在齿间爆浆,豆芽脆响如汴堤柳哨,这动作与陈晓卿笔下的鳝鱼辣汤记忆里悄然重叠。地址:顺河路272号
熟悉味道(两淮新城D2区店)

大众点评 @幽兰
阿球跟着陈晓卿的味觉地图回宿州,总绕不开北关桥头的烟火气。清晨六点,我推开“熟悉味道”的玻璃门,锅里腾起的热气直接给阿球香迷糊了。
瞄见墙上“非遗传承”的招牌,这些年被“非遗美食”坑过太多次,连《舌尖》导演老家的馆子都难免被资本裹挟成流水线。

大众点评 @幽兰
鳝鱼辣汤端上桌时,我愣住了。面筋海带在汤底若隐若现,鳝丝游动碗中,酸辣气直冲鼻腔。
本地人示范着掰开油饼,脆壳“咔嚓”裂开的瞬间,葱香混着菜籽油钻进鼻孔。就着油饼猛灌一口汤,胡椒的辛烈、陈醋的酸爽、鳝鱼的鲜甜在喉头炸开。

等包子时和老板娘搭话,才知道他家凌晨三点开始醒面。掀开蒸笼,小青菜包子的褶子透着不均匀的手工感,咬开薄皮,菜馅还泛着翠绿,妙极了。
最抢手的包子早已售罄,却意外发现宝藏:油饼夹着烫嘴的葱油馅,蘸辣汤吃竟有种吃法式酥皮浓汤的错觉。
地址:扶疏巷与环城北路交叉口北80米

当地人最爱的饭馆
竟然是此行最绝之味!
无名饭店

大众点评 @小铺专用
这家是本地朋友推荐给阿球的,清晨7点,我们钻进北关桥头的老巷子,寻觅无名的美味。
八张木桌挤在30平米里,后厨飘来的焦香勾着人往灶台凑,铁锅正炖着小鸡喝饼,死面饼子吸饱汤汁,边缘焦脆,老板头也不抬:“菜看菜点,老宿州都懂。”

大众点评 @小铺专用
瞄了眼冰柜,韭菜苔炒千张、酱爆茄子、青菜炒豆饼……全是皖北土菜,我们听说这儿的豆饼是绿豆面烙的,宿州独一份,别地儿炒不出这焦香。

大众点评 @小铺专用
等菜时发现竹笼里几只画眉叽喳争宠,三花猫蜷在煤炉边打盹。小鸡喝饼端上桌满满一盆,鸡肉炖得脱骨,死面饼一半泡在浓汤里,一半支棱着脆边。撕块饼蘸汤,麦香混着酱香在齿间爆开,烫得人龇牙咧嘴也舍不得松口。
青菜炒豆饼一口惊艳,绿豆饼煎得两面金黄,裹着脆生生的上海青,入口先是焦香,而后豆香漫溢,实在好吃。
地址:西昌南路491号
兴华羊肉馆(总店)

大众点评 @离成人还很远
午后两点,阿球拖着行李箱往高铁站赶,却被巷口的油香勾了魂,土灶上叠着金黄的烧饼,老板娘手腕一抖,驴油混着麦香直冲天灵盖。抬头看,招牌上写着四个字:兴华羊肉馆。


大众点评 @离成人还很远
阿球实在没忍住买了个烧饼。表层洒满芝麻,内里裹着驴油熬的秘制油酥,咸香酥脆。
“夹块葱爆羊肉,就是宿州人的brunch!”羊油裹着山东大葱,在铁锅里爆出焦糖色的边,油脂香混着葱甜往鼻子里钻。我学着本地人撕开烧饼,把羊肉连汁带肉塞进去,一口下去,碳水与肉在舌尖打起架来。


大众点评 @离成人还很远
红烧羊杂端上桌汤汁还在咕嘟冒泡,入口羊肚脆韧,羊肠肥糯,辣椒油浮在汤面勾人魂魄。本地朋友舀起一勺浇在米饭上说道:“这汤能扒三碗饭,信我!”
地址: 淮河中路721号

文中出现店铺汇总:
昭德轩:淮海南路749号
大众饭店:顺河路惠园巷20号
齐家面皮:顺河路272号
熟悉味道(两淮新城D2区店):扶疏巷与环城北路交叉口北80米
无名饭店:西昌南路491号
兴华羊肉馆(总店):淮河中路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