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为何辞职?得罪了群臣干不下去了呗

天枫说 2019-09-06 11:27:57

万历皇帝的一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张居正和争国本。前半生他和张居正三个字脱不了干系,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后半生他基本上陷入争国本的旋涡之中。争国本主要是他想要“废长立爱”,说的是他不想里庶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心中得意的人选是他的宠妃郑贵妃所生朱常洛为太子,遭到了众臣的反对。万历皇帝长达几十年都在这件事上徘徊,甚至一度将他的内阁首辅给被迫辞职了。这一位内阁首辅的名字叫做申时行。

申时行这一位内阁首辅十分的有名气,因为他曾经是嘉靖年间的状元,状元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当时直接被授予编撰,这是清贵的官员,后来说到张居正的赏识逐渐升迁 ,在万历六年的时候,申时行终于成功入阁,参赞阁务。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厉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已,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累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此后申时行在内阁中开始站稳了脚步,张居正去世后,他张四维成为内阁首辅,他升任内阁次辅,张四维丁忧后,他成为了内阁首辅,成为万历朝第四任内阁首辅。

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至于申时行前面的三任首辅,高拱、张居正和张四维,都是强势之人,但是张四维却是一个老好人,自己当了内阁首辅还是一团和气,当时有三个人上书说申时行的儿子科考有情弊,上书弹劾,将申时行的姻亲给罢免了,申时行最后也将这三人给贬官,不过不就之后就给他们升官,所以人们都说申时行是忠厚之人。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申时行一辈子小心翼翼,在朝堂之上承帝心,下顺百官,皇帝对他也十分满意,百官认为此人软弱,不过他们也不希望有一个强势的首辅就像张居正那样,他们还怎么玩呢?但是就这样一位首辅确因为这件却因为立太子一事被迫辞职了。

身为内阁首申时行早在万历十四年的时候,带着群臣上书要万历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毕竟皇长子已经五岁了,而且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让万历十分喜欢,甚至有夺嫡的意思,所以申时行带着众人要求皇帝确定储君之位,但是被万历皇帝直接给拒绝了。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万历十八年(1580年)初,此时的皇长子按照足岁已经七岁办,如果按照虚岁来算已经快九岁了,可是还没有出阁讲学,因为这是太子和文官接触的第一步,在很多大臣眼里皇长子朱常洛就是太子,就是下一任的皇帝,现在已经这么大了,还没有出阁讲学不正常。

而且出阁讲学必须以太子的名义,其实大臣们就是想让皇帝承认皇长子的太子地位,皇帝也受不了群臣的上书,于是正月初一在毓德宫接见了申时行等内阁大臣,趁着这个机会申时行就万历皇帝说:“皇长子已经九岁了,内外都以为早册立他为皇太子!”万历一看内阁首辅申时行这样说了,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他是代表内阁和大臣而来的,于是他说:‘知道,我没有嫡子,自古长幼自有定序,皇长子年纪太小,禁不起各种典礼的折腾,等他长大只有后再行册立吧。’

申时行知道这是皇帝的托词,可是他也没有办法,皇帝这样说了,内阁大臣也在,就等于是承认了要立皇长子,既然你现在不想立,那好,就让皇长子出阁读书吧,一旦让皇长子出阁读书就等于承认了长子就是太子。万历一听不耐烦了,直接说我知道了,你们回内阁吧。万历皇帝还是只说皇长子年纪小,连出阁讲学都不提了。

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十八年春正月甲辰朔,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于毓德宫,出皇长子见之。——《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神宗一

其实申时行也看出来,皇帝嘴上这样说,但是内心根本不想立皇长子,但是内阁几个大臣都在,皇帝你说出来的话不能不算数吧,于是在正月底,申时行正式上书请求皇帝亲自选定皇长子出阁读书的日期,结果万历皇帝是直接拒绝了。

这件事出来之后京城中的大臣都知道了皇帝这是不想立长子了,于是他们向内阁施加压力,想要以此来要挟皇帝屈服。申时行身为内阁首辅被大臣们逼迫的没有办法,于是带着其他三个内阁大臣,直接给皇帝说,百官逼迫,皇帝你不立皇长子,我们没有办法向百官交代,于是直接辞职,这样对皇帝对百官都有交代。这一举动让万历吓坏了你们辞职了,谁干活,没有办法最后他只得说好还。

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近诸臣章奏概留中,恶其离间朕父子。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你们都不要说,我反感,等到皇长子十五岁,也就是万历二十年我就册立他为皇太子,这样行了吧,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君无戏言呀,这样的大臣们才消停,申时行也让大臣们不要再说了,免得皇帝反感,他带着内阁阁臣回去办公了。

内阁和大臣们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皇帝毕竟低头了,申时行也比较很高兴,毕竟代表着内阁,让皇帝屈服了,不过申时行想不到身为大佬的皇帝居然会耍赖,光明正大耍赖。

起因是有一个官员看皇帝约定的日期快到了,于是就皇上改册立皇太子了,这是善意的提醒,皇帝你不要忘记了,可是皇帝一反常态,勃然大怒。万历皇帝说我早就说了不准臣下在一年之内再说这件事,你们这是违反了我的旨意,是你们违反在先,立太子之事延期一年。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这皇帝明明显的是耍无赖,申时行知道后,直接懵逼了,这皇帝怎么这个德行呀,这简直不拿自己当一回事了。内阁也不得不做出来决定,于是内阁几个大臣联名奏请明春册立太子。不过草拟这奏章的人是内阁次辅许国,但是他把申时行的名字放在了最前面,因为申时行是内阁首辅。

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国首列时行名。——《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万历皇帝是接到奏章的时候大怒,这内阁要罢工不成,和稀泥的申时行知道皇帝的震怒,立刻上了一道揭帖,为自己辩白,说我虽然名字在其中,但是这件事我不知道,完全和我没有关系。

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这揭帖一般都是君臣之间的小秘密,要不然申时行也不会用揭帖,接到申时行的揭帖,万历皇帝怒气稍微消,他也知道申时行的为人,应该和他没有关系,他这一高兴将揭帖传给了内阁,被次辅许国看到了。

面对首鼠两端的申时行,许国毫不客气地将它送交给事中抄录公布。时舆论为之哗然, 说申时行是个地道的两面派和卖友误君的小人,即便皇帝对之不加处罚,洪武皇帝的神灵也会诛载他的。群臣也开始弹劾这一位不干实事的内阁首辅,无奈之下申时行只得请求归养。

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申时行传

申时行辞职报告万历皇帝也获得批准,而次辅许国也因此辞职,这件事终于以两个内阁大臣辞职而暂时告一段落。

至于申时行这个内阁首辅为什么辞职,天枫说认为他也有难处。

申时行生性柔和,是一个老好人,他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也不容易,多次申请册立皇太子,万历都不准许,也知道了皇帝的态度了,于是不再力劝皇帝,但是大臣们不愿意,你这个内阁首辅要带头呀,于是他在大臣和皇帝之间开始周旋,既不愿意得罪皇帝也不愿意得罪大臣么。

可是这种这种态度让大臣们不满,加上秘揭的事情暴露,让他再臣僚面前威信扫地,再也颜面担任内阁首辅的之职了。

对于皇帝来说这一位老好人内阁首辅是最佳人选,可惜的是申时行已经触犯众怒了,想挽留申时行也会留下的,因为立太子的事情申时行和许国两位内阁大臣辞职,直到万历二十二年,万历皇帝才准许皇长子出阁讲学,距离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三年,申时行可谓是牺牲皇帝和大臣们斗争的牺牲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