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脑出血,生活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巧巧康 2025-02-19 03:47:17

脑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溢血,是指发生在脑内或脑附近的血管破裂,使血液流入脑内或脑周围区域时,导致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相关的神经功能。

其中引起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有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

脑出血的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的30%左右,其中死亡率是急性脑血管中最高的,占比约30~40%,所以日常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些什么,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呢?

①积极控制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数据表明:70~80%的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所以日常一定要按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不能随间增减药量或停药,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减少波动,避免血压反复波动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②积极治疗糖尿病及高血脂,因为糖尿病会引起脂代谢异常,加重血脂的异常,容易使动脉粥样硬化加剧,特别是血脂里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引起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药物、饮食、运动及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及血脂的稳定,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③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庭史疾病,最好每年体检一次,及时知晓自己血压、血糖、血脂及心脑血管相关的健康情况。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遗漏,早发现问题,早干预就是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措施。

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的“三高”,还有高尿酸都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特别是刚开始指标异常,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逆转。比如饮食上应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少吃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奶类、鱼类等。中老年人保证生活规律,有充足的睡眠,不抽烟不喝酒,坚持适量的运动,动静结合,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萎缩,减少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⑤保持良好的心情,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减少烦恼,避免过于激动或兴奋。因为精神过于紧张,情绪不稳定时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从而诱发脑出血。

⑥预防便秘,因为在排便时腹压会增加,血压也会升高,如果存在便秘,排便时颅内压也会升高,容易引起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而便秘又是很多老年人存在的问题,老年人的血管脆性也比年轻人大,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所以日常饮食中应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养成定进排便的习惯,做腹部按摩,也可以适当吃一些通便的药物,保证大便的通畅。

⑦避免劳累,因为身体过于劳累疲惫,特别是一些超负荷的工作,可诱发脑出血,所以老年人平时避免突然弯腰、抬举重物等动作,防止脑部血流压力突然增高而发生脑出血。

⑧注意天气变化,因为寒冷的冬天是脑卒中发病的好发季节,因为冬季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血管病。所以在冬季,天气变化时,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情况,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当的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避免血压波动引起脑出血。

脑出血是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所带来的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因卒中后引起的血管性痴呆让患者没有尊严、没有质量的活着,家人及患者都是非常痛苦的。

加强日常的保健,了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避免脑出血的诱发因素,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