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长安,车水马龙,酒肆茶馆林立,处处透着盛世繁华。可这繁华之下,一群怀揣壮志的文人墨客,却在科举的浪潮中起起伏伏,各有悲欢。
岑参,一袭青衫,长发束冠,正坐在常去的酒肆里,面前的酒坛已经空了好几个。他双颊泛红,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满是郁闷。科举之路坎坷,他屡试不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
这时,酒肆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高适大步走了进来。高适也是个不得志的文人,他和岑参一样,在科举的泥沼中挣扎。看到岑参这副模样,高适笑着走过去,“岑兄,又在此借酒消愁啦?”
岑参抬起头,苦笑着说:“高兄,这科举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星辰,我等何时才能摘到啊!”
两人正说着,薛据也来了。三人相视一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点了几壶酒,几碟小菜,边喝边聊。
岑参忽然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说:“今日我等既然聚在一起,不如去那慈恩寺浮图,登高望远,抒一抒心中的闷气!”高适和薛据纷纷叫好。

来到慈恩寺,三人望着高耸入云的浮图,心中感慨万千。薛据率先开口:“这浮图巍峨壮观,恰似我等心中的志向,可这通往志向的道路,为何如此曲折?”
高适接着说:“科举之路,就像这浮图的台阶,一步一步,却不知何时才能登顶。”
岑参听着,诗兴大发,高声吟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高适和薛据也不甘示弱,各自吟诗。
在这科举的困局中,他们虽都不如意,但彼此的陪伴和鼓励,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光亮。他们互相欣赏着对方的诗作,互相调侃着彼此的失意。
“岑兄,你这诗写得虽好,可还是没能中举啊!”高适笑着打趣。
岑参也不生气,回怼道:“高兄你也好不到哪儿去,说不定下次科举,还是我先高中呢!”

他们在浮图上谈天说地,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从朝廷局势到民间疾苦。他们的笑声在浮图上空回荡,仿佛要冲破这科举的束缚。
酒足饭饱,诗兴已尽,三人缓缓走下浮图。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虽然科举的困局依然存在,但他们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坦然。
“今日与两位兄台相聚,真是畅快!不管科举如何,我们的情谊不变!”岑参说道。
高适和薛据点头称是。他们明白,在这艰难的科举之路上,彼此的相互映照才是最珍贵的。哪怕前路迷茫,只要有这份情谊在,就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多年后,他们的命运各有不同,但那在慈恩寺浮图上的相聚,那在酒肆中的醉吟,都成了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而他们的诗作,也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诉说着那段充满梦想与挣扎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