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超有趣的事儿,日本发动机那可是相当先进,咋就敢把发动机卖给世界各国呢?难道他们就不怕技术泄密,自己的绝招被人学会了,最后在汽车江湖里没了立足之地?
本期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位汽修界的大神,那是有着二十多年汽修经验的老师傅了。有一天,一辆雷克萨斯开到他的修理店,发动机老是发出奇怪的响声。这位老师傅那可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什么车没修过。他先是各种检测,什么仪器都用上了,可查了半天也没个头绪。
没办法,只能拆发动机喽。这老师傅就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一边拆,一边拿着笔和纸记录,那认真程度就像是考古学家在挖掘千年宝藏。同时,手机也全程开着录像,就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好家伙,费了巨大的劲儿才把发动机完全拆开。
查来查去,最后发现是一个小齿轮坏了。这就像大海捞针里找到了一根针似的。老师傅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家专门进口配件的公司,把这个零件给弄到手了。然后,就开始组装这台发动机,老师傅把每个零件都帮他仔细地装回去。
可谁能想到,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却卡壳了。有个套筒和铆钉就是装不进去啊。老师傅那个愁啊,他用大锤砸了,还上了润滑油,就差那么一丝丝的距离,就像那调皮的小毛球,就是不肯就范,怎么搞都不行。实在没办法,只能托关系,把发动机寄回日本的厂家。
为了这事,老师傅还特意跟着去了日本。到了日本的工厂一看,这发动机直接进了一个特殊的车间。经过一番打听,老师傅惊呆了,原来这个车间温度低到了零下60度。就在这么冰冷的环境里,进去不到半小时,就把发动机装好拿出来。老师傅那时候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恍然大悟。
其实啊,这还只是个小秘密。我们可能还听说过,日本的发动机要是拿到国内拆开再组装回去,那寿命可就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喽。这是为啥呢?你想,任何零部件都有公差,再精密的机床也没法造出完全一样的零件。哪怕就只是正负0.001毫米的差异,一台发动机有那么多零部件呢。要是这些零部件的公差都是往一个方向偏,那最后组装起来,要么比标准大,要么比标准小。
可是日本发动机厉害啊,它的各个零部件之间就像是配合默契的团队。各个零部件的公差相互抵消,然后在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的配合。而且啊,这个组装顺序也很重要,哪个零件先装,哪个零件后装,都是有讲究的。这可是人家正向研发的成果,要是乱了顺序,或者不按照顺序来,效果就出不来。
再看看日本企业是怎么保护发动机技术的。就拿丰田来说吧,在中国有两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
这两家公司,就只负责简单的装配和制造,核心零部件的组装、装配还有核心参数的调教,那都是日本人自己把控着。我们国内工人在这些绝密的事上,只能做点简单的辅助工作。还有一些绝密的车间,我们中国人那是进不去的,就像那神秘的城堡,大门紧闭。
另外,专利保护这一块也不容小觑。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得早,像丰田、本田、马自达这些企业,人家拥有的汽车专利都上千种了。这还不算完,他们在本国申请专利的同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申请了。这就导致什么呢?我们要是想模仿,就像进入了一个布满陷阱的迷宫,根本无从下手。比如说一个零部件的结构,它被设计成某个特定的形状是最合理的,结果人家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你只能绕着走或者放弃。
不过现在情况有点变化。最近几年啊,汽车市场里新能源电动车开始唱主角了。以前燃油车时代,日本发动机靠着这些手段稳稳地占据着优势。但现在不同了,除了特斯拉这个全球一哥,中国的电动车那也是相当厉害啊。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完整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说不定有一天,在发动机技术这个领域,咱们的新能源技术也能弯道超车呢。
这就是汽车发动机背后的秘密世界,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