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抗日战争早已成为历史,咱们国家也跟日本建交好多年了,但好多中国人一提到日本人,心里还是不太舒服。说到日本老兵给新中国建设帮忙,那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真有那么一批日本老兵,他们加入了解放军,实实在在地为新中国的进步出了把力。
1945年8月15号,日本正式认输投降了,咱们国家打了八年的抗日大战,总算是告一段落。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马不停蹄,赶紧下令让各路的解放军加快速度,去扩大解放的地方。
东北那会儿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大本营,位置关键得不得了,中共中央非得把东北拿下不可。东北那地方的铁路网特别发达,啥资源都不缺。国共两边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谁先跑到东北,谁就抢占了先机,优势大大的。
当然,国民党一直在西南地区有着强大的势力,这事儿咱们心里都有数。所以,那时候别说要拿下东北,就算是华东或者华中那些地方,想占领也是难上加难。但我党从来不会因为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反而是带着八路军,一直在离东北不远的地方,在敌人的后方活动。
但要说那时候离东北最近的那支八路军,肯定是冀热辽军区的李运昌队伍。没多久,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就给李运昌下了指令,让他赶紧把手下的将士和地方上的干部都集合起来,往东北赶。接着,曾克林带着的第十六军分区部队就先去了东北,一路上,在沈阳、锦州还收缴了不少日军的武器装备。
曾克林的队伍在往东北赶路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自己的力量。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他们的人数就猛增到了8万,而整个冀热辽军区的兵力也跟着涨到了13万。
曾克林在东北那边真是捞了不少好处,特别是搞到了大堆的武器装备。没多久,他就赶往延安,打算说说东北那边的情况。刘少奇他们几个一碰头,商量来商量去,还是觉得得赶紧把东北这块地儿占下来。刘少奇还拍板说,哪怕南方的根据地全不要了,只要能拿下东北,那也划算。
八路军刚到东北时,兵力才十万出头,但短短数月间,人数就猛涨到了三十万。不过,这里面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新四军里大都是庄稼汉出身,很多人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整体的文化水平都挺低的。
不少八路军战士,到了东北后才算开了眼界,第一次见到了电灯,坐上了火车,以前这些新鲜玩意儿他们压根儿没听说过。就连队伍里那点儿知识分子,学的也都是文科那套,到了部队里,主要就是负责搞宣传。
不过那些年,东北主要就是在搞重工业,整个重工业链条相当完备。得提一句,东北的军事工业也挺厉害,虽然抗战一完事儿,不少设备被苏联人给拿走了,但好多工厂修修补补后,又能重新开动起来。
抗战打完了,但国共两边的战斗好像没那么容易就停下来,反而还有越闹越大的苗头。所以,就那时候的大局来看,东北野战军特别需要东北那些兵工厂赶紧造枪造炮。再说那些留下来的坦克大炮,也得有技术人去修,当然,开坦克大炮的司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众多这样的人才,其实并不现实。不管是我们党,还是国民党,都难以做到这点。所以,东北野战军转而考虑起了日籍技术人员,认为雇佣他们可能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真的是啥专业人才都缺,特别是各大部队里的医护人员,少得可怜。说到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那更是屈指可数,整个部队都没几个。所以,东北军区的卫生部门就先动手了,他们招揽了一批日籍医护人员。这批人在解放战争中,可真是帮了大忙,救了不少咱们的伤员。
要是医护人员能从日本人里面吸收进来,那其他领域的技术高手肯定也没问题。所以,我们党在东北负责军工的部门很快就动手了,开始招募各种日本技术人员。有了他们的帮忙,那些被搞坏的工厂没多久就又能开工生产了。
另外,那些真正有本事的日本技术人员很乐意把他们的技术分享给别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没多久就培养出了很多中国技术能手。紧接着,东北野战军陆续成立了航空学校和炮兵学校,这些学校里的教官很多都是日本人。必须得说,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真的是立下了大功。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