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三制”是现在军队编制的基础,世界各国虽然高级编制并不一定全是“三三制”,但是中级编制(团级以下)都是采用“三三制”。
“三三制”的基本框架:3个人为一个战斗小组,3个战斗小组为一个班,3个班为一个排,3个排为一个连,3个连为一个营,3个营为一个团,3个团为一个师,3个师为一个军.
军事作战正常情况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主力进攻,第二是辅助进攻,第三是预备支援,只有三个部分都能得到绝对的保证,整个军事作战才能稳定而不出问题。因为各级的军事作战是分为三个部分,所以军队的各级编制的最佳编制就成了“三三制”。
军事作战三大部分中,主力进攻方向肯定配置的是王牌部队,辅助进攻方向可以使用一些二线部队,预备支援的任务完全可以交给一些新兵部队,所以军队中的第1师,第1团,第1营,第1连都是这是部队的核心部队。
“三三制”编制同时是现在军队的架子结构,也就是师级编制是架子军,同样团级编制是架子师,同时军队主要指挥官也是”一正两副“三人配置。
比如:一个团下辖三个营,配置团级指挥军官三人(团长1人,副团长2人),战时扩编将团升级为师,只要给这个团补充6个新兵营就可以直接成为师。
新组建师包括:原来团的3个主力营,6个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营。两个主力营配置一个新兵营成为新组建师的主力第一团,原团长升任师长,第一营营长升第一团团长。一个主力营配置两个新兵营作为辅助第二团,三个新兵营组成后备的第三团。
新组建的师第一团(2个老兵营)保持战斗力,第二团(1个老兵营)有部分战斗力,第三团(无老兵营)无战斗力,这时第一团打主攻,第二团打辅助,第三团预备状态。
“三三制”编制只是适合步兵编制,因为步兵是最容易的兵种,只要有人就行,就是不发武器照样上战场,二战时苏军三个人只有一条枪照样是上战场的步兵。但是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这些兵种不光要有人,还要有装备。骑兵要有马,炮兵要有炮,辎重兵要有卡车,这些兵种的扩编根本不是看人多少,更多的的是看有多少武器装备。
现代军队编制不论怎么改变始终保持着“三三制”的内核,各级编制都会分成两大部分,直属部队与步兵部队。炮兵,工兵,坦克兵等特殊兵种一直归部门直属,而步兵部队单独管理。
军队编制人数标准通常是直属队与等于下一级步兵人数,比如:军直属人数等于步兵师人数,团直属等于步兵营,所以各级军队编制人数就有了大体概念。
标准班人数9人左右,标准排人数35人左右,标准连人数120人左右,标准营人数500人左右,标准团人数2000人,标准师人数8000人,标准军人数32000人。
军改后的合成营编制其实是保守团部直属队的步兵营,步兵营可以理解成架子团,因为步兵营是“三三制”框架,所以要扩编成步兵团只是分分钟的问题。
如果感觉文章还不错,可以点个赞。如果认为文章内容有不当之处,欢迎指点给小编一个学习涨知识的机会!
关于三三制的问题,欢迎各位留言评论!
三三制出自戚继光的鸳鸯阵,日本也学会了,有了三角战术。
升格为团又取消团干什么?脱裤子放屁。直接取消营不就行了
二战苏军从来就没有缺过武器,不论是重武器还是轻武器,不论是开战初期还是后期。说说苏军缺少武器的绝对是被欧美电影误导的。看到这一句,剩下的就不用看了。
三三制是战术,与编制无关
合成营直接升格为旅,没有团级。
对一半
想简单了,这么做跟草件菅人命有什么区别!送人头的吗?现代军队步兵最大作用是侦查跟自卫了
人民军队加油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我看见一句话我就不高兴了什么叫做步兵是最容易的兵,解释下
三三制经过检验,是最优的。但现在问题是恢复不恢复军师团营传统编制,鄙人觉得看战役规模和战役类型。俄吾那种或者巷战肯定还是师团级,烈度高。像和硬度那种低烈度的摩擦还是快速反应合成来的好。不管哪种必须要有制空权,时刻有卫星监视,最好一个师养一颗卫星。还有最重要的现在是一个连必须要有1到2只信息保障组,战时使用无人机或者卫星侦查或者用无人机打击敌方,无人机也分战役或者战略类
三三制己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式,为什么,光炮兵就分火箭炮,自行榴弹炮,汽车炮,拖车炮,还有巡航导弹部队,其它如:侦察兵,工兵,雷达通迅兵,舟桥兵,坦克兵,步兵,直升机联队,运输兵,所以舟桥兵,运输兵,导弹兵,防空兵,属于军级后勤保障部队。炮兵,侦察兵,雷达通迅兵,机械化步兵,直升机联队包括运输机,加油机,武装直升机,救援医务机。每一种特种兵种最少需要一个营,而正常坦克兵最少两个营,机械化步兵三个营,直升机联队一个,一个侦察营一个雷达通迅保障队,工程兵一个营,炮兵四个营。超三三制了。
一个名字而已,没人规定一个营不能有2000人。
参谋,指导员,政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