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中将生8男4女,总理亲送“外号”,主席:你的比喻很形象嘛

问梅评过去 2025-03-10 20:02:42

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里,中国志愿军中崛起了几支声名赫赫的王牌军。其中,梁兴初率领的“万岁军”38军和秦基伟统领的“千岁军”15军,战功卓著,广为人知。然而,还有一支王牌部队同样不容小觑,那便是39军,其军长正是有着“云山之虎”美誉的开国中将——吴信泉。

吴信泉于1912年出生在平江的一个乡村,年仅15岁就加入民赤卫队,就此踏上了革命征程。1930年,他正式成为工农红军的一员,先后参与了土地革命以及第五次反围剿等重要战役,期间担任过红3军参谋、教导员、特派员等关键职务。1934年,他跟随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1937年,身为团政训处副主任的吴信泉,带领将士们投身平型关战役,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1938年,团长及参谋长因抵挡不住敌人的诱惑,制造了“张兰事件”。关键时刻,吴信泉临危受命,凭借团委身份全力重整军队,成功消除了叛逃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1945年,吴信泉再次领兵出征,在阜宁战役中取得胜利,还剿灭了东北匪霸,成功开辟满西根据地。

1950年,吴信泉以志愿军39军军长的身份奔赴朝鲜战场,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在朝鲜战场上,吴信泉率领39军创下了4个“第一”:39军是中美历史上第一支同美军正式交火的部队,双方在云山展开了一场为期3天3夜的激烈战斗,最终,英勇无畏的中国战士们赢得胜利,缴获敌军飞机4架以及无数坦克和汽车。39军也是第一支进入平壤的志愿军队伍,自占领平壤后,这座重要城池再未落入敌手。

1953年,吴信泉胜利归国,先后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1957年,他进入军事学院深造学习。1960年,吴信泉出任炮兵副司令员。战场上的他,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是令人敬畏的将领;而生活中的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对球类运动极为痴迷,篮球、足球、乒乓球,无一不爱,他常说:“打球如打仗,必须勇猛有战术,如此方能战胜对手。”

吴信泉的妻子俞惠如是安徽五河县人,父亲是小商人,母亲一连生了9个女儿,她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被称为“小九儿”。参加革命后,俞惠如表现得十分积极,13岁时就担任了“五河女子宣传队”队长,14岁成为“抗日小学”校长,15岁担任皖东北三区妇救会主任,16岁入伍,担任魏营区工委委员兼妇救会主任。参军仅1个月,她就遇到了相伴52年的丈夫吴信泉。

婚后,俞惠如很快就怀孕了。此后,她陆续生下了众多子女。1947年,三儿子“皖平”出生;1949年,三女儿“新阳”诞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又分别迎来了四儿子“平安”、五儿子“希平”、六儿子“小平”、七儿子“十平”、八儿子“利平”和四女儿“利阳”。俞惠如一边要照顾众多年幼的孩子,一边还要勤恳工作,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和工作的两副重担。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5年,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他与妻子俞惠如的爱情,也在漫长战争的磨砺中愈发深厚。俞惠如曾在回忆录中深情写道:“我与他的感情很好,他自责于不能在我怀孕时照顾我而更加爱我。他不仅是我的丈夫,更是我所尊敬的首长、战友。”

1960年,在中南海的一次舞会上,俞惠如幸运地成为了周恩来总理的舞伴。面对大名鼎鼎的周恩来总理,俞惠如难掩心中的钦佩,忍不住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周恩来总理听后,哈哈大笑,夸赞道:“你也很厉害呀,听说你生了12个孩子,你可是一艘‘航空母舰’啊。”一曲结束后,周总理还将俞惠如带到毛主席面前跳舞,并介绍说:“这是12个孩子的母亲,我称她为‘航空母舰’!”毛主席也感慨地说:“生养12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她不仅是‘航空母舰’,更是英雄母亲。”从此,俞惠如便有了“航空母舰”这个独特的称号。

在吴信泉和俞惠如的悉心教导下,12个孩子都非常懂事且能干。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品也极为高尚。吴皖湘曾坦言,是父亲的教诲让全家人终身受益。

1992年,吴信泉将军病重,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把子女们叫到跟前,留下了遗言。大意是:第一,要相信党,嘱咐孩子们永远跟党走;第二,遗体送医院解剖,不搞仪式,一切从简,骨灰埋后,上面栽一棵松柏树,不给组织添麻烦;第三,若夏天去世,穿五八式军装,钉上中将军衔,若冬天去世,穿马裤呢老军装,不穿礼服,以作纪念;第四,家里孩子多,老房子留下,节假日孩子们回来时可以住。

一代战将,临终遗言竟是如此朴实无华。他唯一向组织提出的要求,仅仅是留下自己住过的老房子,好让孩子们回家时有个落脚之处。这种大公无私、一心装着人民的高贵品质,实在令人动容。吴信泉将军的一生,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家庭,都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仰的传奇。

1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