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太清宫,千年道韵与山海相拥的灵境,内有天下第一道德经石刻

厦门所见所闻 2025-04-16 09:39:05

厦门环岛路蜿蜒如一条碧玉带,串联起椰风海韵与红砖古厝。

在这条风光带上,太清宫如一颗隐于尘世的明珠,依偎着曾山,面朝大海,以千年道统与建筑美学,诠释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

一、千年道统:从南宋天泉宫到现代宫观

太清宫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初名“天泉宫”,后因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在此修炼得道而更名为“太清宫”。

这座承载着近千年香火传承的道观,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于1990年在林雪英道长的主持下复建,成为闽南地区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

其建筑融合了闽南传统民居的燕尾脊、红砖墙与道教宫观的飞檐翘角,形成独特的“山海道居”风格。

二、建筑美学:三殿鼎立与石刻玄机

太清宫的核心建筑群以三清殿、玉皇殿、老君殿为中轴线,两侧辅以斋盛楼、元辰洞等殿宇,构成“前殿后院”的布局。

三清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殿内壁画以青绿山水为底,描绘三清神游八荒的场景,色彩明丽如敦煌遗韵。

玉皇殿面朝大海,东山墙浮雕道教男仙故事,西山墙则为女仙传说,北面石雕则演绎玉皇大帝历劫成道的传奇,这种“阴阳并置”的布局在全国罕见。

最引人入胜的当属西北角的元辰洞。

洞内供奉六十甲子太岁神,洞口崖壁镌刻着整部《道德经》五千言,天然纹理酷似台湾地图,被誉为“天下第一道德经石刻”。

相传此处还有“寿龟听道”奇观:

一尊巨型石龟匍匐于地,龟背镌刻着《心经》全文,潮汐涨落时,仿佛龟甲与经文共鸣。

三、文化交融:全真道派与海洋文明的对话

太清宫是道教全真道的重要道场,同时兼容龙门派、正一派等多派传承。

这种包容性在科仪中尤为显著:

早晚课诵以全真十方韵为主,间或穿插四川广成韵,朱鱼青磬与悠扬道乐交织,营造出“空谷幽兰”的修行意境。

历史上,这里既是渔民祈求平安的妈祖信仰中心,也是文人雅士吟咏山海的诗意栖居地,宋代《鹭江志》记载的“震峰钟灵”石刻,至今仍在诉说着往昔的香火鼎盛。

四、山海胜景:步道探幽与城市漫游

太清宫背靠曾山,面朝厦门湾,是山海健康步道的起点之一。

沿林海线步道上行,可至270°观景的“盼归塔”,塔身以船桅为造型,寓意两岸同根、游子归航。

下山后步行数分钟,便抵达小城春秋影视小镇,古厝与咖啡馆相映成趣,恍若穿越至民国市井。

若逢日落时分,凭栏远眺,鹭江两岸的灯火与潮水共舞,道不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五、实用信息

-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天泉路1号(近曾厝垵文创街区)

- 开放时间:08:00-17:00(最后入场16:30)

- 交通:公交29/47/48路至曾山站;自驾可停景区停车场或曾厝垵文创街区停车场

- 特色体验:道教祈福、道德经拓印、山海步道徒步

结语

这座依山面海的千年道观,既是一部凝固的道教史诗,亦是厦门城市文脉的鲜活注脚。

在这里,晨钟暮鼓与潮声涛韵交织,历史烟云与现代生活辉映,为每个来访者提供着“问道”与“望海”的双重可能。

0 阅读:4

厦门所见所闻

简介:游弋字里行间,尽数人间百味。专注厦门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