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内科杂志,2021
《临床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2
《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
《血脂异常相关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22

体检报告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你最关心哪个?血脂指标可能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尤其当看到甘油三酯或胆固醇超标时,大家都会紧张起来。
到底这两种血脂指标,哪个超标更危险呢?它们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又有啥不同?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说起血脂,大家可能会想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两个"大名鼎鼎"的指标。咱们体检时检查的血脂四项就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胆固醇是啥?它是我们身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性激素、维生素D和胆汁酸的原料。说白了,没有胆固醇,我们的身体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人体内的胆固醇一部分来自食物,另一部分是肝脏自己合成的。
甘油三酯又是啥?它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相当于我们身体的"能量银行"。咱们吃进去多余的热量,会转化成甘油三酯储存在脂肪组织里,饿了或者运动时再把它们分解出来提供能量。
看起来这两种物质都挺重要的,那为啥它们升高了会有问题呢?胆固醇升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时,它们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变窄、变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变窄了,血流就受阻,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阻塞了心脏的血管,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如果阻塞了脑部的血管,就会引起脑卒中。这些可都是要命的大病啊!
甘油三酯升高会咋样?高甘油三酯血症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它会让血液变得更黏稠,降低"好胆固醇"的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更麻烦的是,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超过5.6mmol/L)时,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疼起来要命不说,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说了这么多,到底哪个更可怕呢?实话实说,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心血管疾病风险来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每降低1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风险就能降低约20-25%。这就是为啥医生老强调要控制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甘油三酯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
尤其是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控制好了的情况下,高甘油三酯血症成为一个"残留风险",继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更重要的是,甘油三酯升高往往伴随着其他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形成了危害更大的代谢综合征。

还有一点,甘油三酯严重升高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这是胆固醇升高不会直接导致的急性并发症。胰腺炎发作时,病人会腹痛难忍,甚至出现休克,短期内的危害可能比胆固醇更明显。
所以说,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各有各的风险,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可怕"。关键要看具体情况:升高的程度有多严重?有没有其他危险因素?个人体质怎么样?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和控制这两种血脂异常呢?对于胆固醇升高,尤其是坏胆固醇升高,可以这样做: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虾皮等高胆固醇食物。不过要知道,膳食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的影响相对有限,因为人体摄入的胆固醇增加时,自身合成会相应减少。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就是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这点很重要,因为饱和脂肪酸会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能结合胆固醇,促进排泄。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等。
它们有助于提高"好胆固醇"水平。对于甘油三酯升高,重点是: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可能转化为甘油三酯。
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面包、白米、甜点等。这些食物会快速升高血糖,促进甘油三酯合成。限酒!酒精是升高甘油三酯的"罪魁祸首"之一。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能消耗能量,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无论是胆固醇还是甘油三酯升高,都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脂异常。
如果血脂异常较严重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最后,咱们得明白一点:单看某一项指标高低,意义有限。
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

比如,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会更严格。而对于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即使没有其他危险因素,也需要积极干预。
血脂管理是一个终身的事情,不是短期内的"突击治疗"能解决的。咱们需要的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不管是哪种血脂异常,早发现早干预才是王道。
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盯着一两个指标。血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要关注血压、血糖、体重等其他健康指标。全面管理,才能真正降低疾病风险,拥有健康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