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75天!”2025年4月5日,刚上任两个多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抛出这颗“延期炸弹”,将TikTok的生死线从4月5日推迟至6月中旬。这已是半年内美国第二次按下暂停键,一边高举“国家安全”大旗威胁封禁,一边又频频宽限,为什么?因为中企牢牢捏着两个重要问题—算法和就业。
当TikTok在1月18日突然宕机14小时,大量用户涌入白宫官网抗议时,特朗普团队意识到,封杀这把“双刃剑”可能伤及自身选票。1.7亿用户日均53分钟的使用时长,不仅意味着广告收入,更代表年轻选民的话语权阵地。
一名硅谷投资人坦言:“谁能控制TikTok,谁就能在2028年大选中掌握‘流量核按钮’。” 然而,强行收购的算盘却卡在中企的算法堡垒前——字节跳动明确表示,核心算法技术“绝不妥协”,且任何交易需经本地的法律审查。
美国为何对TikTok的算法如此执着?2023年,TikTok凭借“兴趣推荐+短视频”模式,让脸书、谷歌等巨头黯然失色。其算法不仅能精准预测用户喜好,甚至能左右文化潮流——例如“农民直播带货”风靡美国中部,打破传统媒体对乡村议题的垄断。
一位匿名美方谈判代表透露:“我们要求算法完全剥离,但中方认为这是数字主权的红线。” 字节为自证清白,已投入20亿美元实施“Texas计划”,将美国用户数据交由甲骨文托管,但美政府仍以“潜在后门风险”为由拒绝信任。
“封杀TikTok?先问问30万美国员工同不同意!”
字节跳动在美的本地化战略,早已将自身与美国经济深度绑定。仅TikTok Shop电商业务就带动超5万个中小商家就业,而甲骨文、亚马逊等合作伙伴更因技术服务费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利益交织,让特朗普的“强硬派”盟友也不得不妥协。法律层面,字节跳动援引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发起诉讼,尽管一度败诉,却成功将舆论焦点转向“言论自由与政府越权”,赢得部分公众支持。
这场拉锯战暴露了科技全球化的荒诞逻辑:美国以“安全”为名,却拿不出数据泄露实证;中国以“市场开放”反击,却难逃地缘政治标签。一名欧盟官员评价:“TikTok成了试金石——若美国成功强夺算法,意味着任何跨国科技公司都可能沦为‘数字殖民地’。” 而字节跳动的坚持,也为华为、大疆等企业提供了抗争样本:用技术壁垒+本地化生态构建“护城河”。
同意的请点赞,同时转发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看看张一鸣,再看看香港那个李卖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再等75天吧
@:川当年发动“病毒战”时,估计不知道、“结果是这样”,~?[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