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导弹被击落给中国提了个醒:武统台湾,不能过分依赖东风导弹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4-12 02:06:00

2023年5月16日,乌克兰军方扔出一条重磅消息:他们用美国提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干掉了一枚俄罗斯的KH-47“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这事儿一出,全球都炸了锅。“匕首”可是俄罗斯吹得天花乱坠的“杀手锏”,号称10马赫的速度、2000公里的射程,能随便撕开任何防空网,结果愣是被乌克兰给截胡了。

这不光让俄罗斯有点下不来台,也给中国敲了个警钟——咱们的东风导弹虽然牛,但要是想着靠它一招鲜吃遍天,特别是在武统台湾这种硬仗上,怕是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一、“匕首”被击落:神话破灭还是舆论大战?

2023年5月4日,乌克兰先放出风声,说用“爱国者”系统在基辅上空拦住了一枚“匕首”。

到了5月16日,他们更狠,直接宣称一晚上干掉了六枚,连美国官员都出来背书,说这事儿靠谱。俄罗斯那边当然不服气,官方没直接认怂,但也没拿出啥硬证据反驳。

“匕首”是啥?简单讲,就是俄罗斯从米格-31战斗机上发射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2018年公开亮相,普京亲自站台,吹它是“无敌”的,能突破所有现有防空系统。

速度快到10马赫,差不多每秒3.4公里,射程2000公里,理论上从发射到命中,敌人连反应时间都没有。可这次乌克兰硬说把它打下来了,咋回事?

乌克兰放了几张“残骸”照片,结果被眼尖的军迷和专家扒出来,这玩意儿压根不像“匕首”,倒像是苏制的混凝土破坏弹。这种弹药是老掉牙的常规武器,专门炸碉堡和跑道的,速度和射程跟高超音速导弹八竿子打不着。

到了7月,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又不小心“漏了嘴”,说他们的系统连速度3.5马赫的Kh-22巡航导弹都拦不住。这话一出,等于自己拆自己台——连3.5马赫的都搞不定,10马赫的“匕首”你咋拦的?

这事儿背后明显有猫腻。西方媒体和乌克兰这边大肆宣传,可能是想借机削俄罗斯的面子,搞信息战。俄罗斯也没闲着,反过来质疑乌克兰造假。真相到底咋样,现在还没个定论。

但不管是真是假,有一点跑不了:反导技术确实在进步,高超音速导弹不再是“绝对无敌”的代名词。这对中国来说,不是啥好消息,毕竟咱们的东风导弹,跟“匕首”一样,都是高科技武器的门面。

二、东风导弹:中国的大杀器,真有那么神?

说到东风导弹,那可是咱中国的“国之重器”,从近程到洲际,啥活儿都能干。随便举几个例子:

东风-21D:号称“航母杀手”,反舰弹道导弹,射程1800-2500公里,能打移动目标,美国航母看见它都得哆嗦。

东风-26:射程4000公里,能打到关岛,核常兼备,既能常规打击也能核威慑。

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速度10马赫以上,用的是钱学森当年搞出来的弹道设计,突防能力一流。

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1.2万公里,能带多弹头,覆盖全球,战略核威慑的压舱石。

这些家伙看着挺唬人,台海局势一紧张,网上老有人喊“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意思是靠这些导弹就能把台湾摆平。可现实没那么简单,东风系列虽然厉害,但也不是没毛病。

首先,发射基地是个问题。大部分东风导弹得从固定阵地发射,像东风-41这种大家伙,机动发射车虽然有,但数量有限。美国卫星24小时盯着,哪天真打起来,这些基地很可能第一时间被锁定。

其次,导弹再快,也得面对拦截。美国的“宙斯盾”系统、日本的“Aegis”舰载反导,加上“爱国者”和“萨德”,都在盯着高超音速目标使劲练手。乌克兰能拦“匕首”,谁敢保证东风-17就一定突得过去?

再者,导弹的破坏力有天花板。比如东风-17,速度是快,但为了保持高超音速,战斗部装药量受限,打打机场、雷达还行,想炸塌地下工事就费劲了。

俄乌冲突里,俄罗斯导弹轰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地表建筑炸得稀巴烂,可地下防御愣是没垮,最后还得靠地面部队硬啃。这说明啥?光靠导弹“洗地”,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三、台海战场:东风导弹能包打天下吗?

武统台湾,不是纸上谈兵,战场环境复杂得要命。台湾岛面积不大,3.6万平方公里,可地形忒坑爹,东部全是山,西部城市密集,工事修得跟刺猬似的。

台军这些年没闲着,手里有40多座雷达站,上万枚防空导弹,包括“爱国者”和自研的“天弓”系统,愣是搞了个立体防空网。光靠东风导弹“点名”,能管用吗?

俄乌冲突给了个教训。乌克兰对付俄罗斯导弹,靠的是分散部署和伪装,把重要目标藏起来,雷达开机时间掐得死死的,俄军导弹命中率愣是被拉低了一大截。台湾要是学这一手,东风导弹再准,打不到目标也是白搭。

再说登陆作战。导弹能炸机场、瘫痪指挥部,可台湾的地形决定了,光炸不顶事,最后还得靠两栖部队上岛。

台军这些年买了一堆美制“鱼叉”反舰导弹,专门盯着登陆舰使劲招呼,加上山地工事和城市巷战,解放军想站稳脚跟,没那么容易。俄军在乌克兰折腾了两年,打得那叫一个费劲,导弹用了上万发,最后还不是得靠步兵往前推?

更别提美国这根搅屎棍。美军在亚太有航母战斗群、关岛基地,还有“岛链”部署,东风-26虽然能打到关岛,可美军现在搞“分布式作战”,把力量散开,就是不给你一锅端的机会。真打起来,美国要是掺和进来,东风导弹再多,也得掂量着用。

四、“匕首”事件的启示:导弹不是万能钥匙

“匕首”被击落这事儿,不管真假,至少说明一个道理:现代战争不是靠单一神器就能赢的。俄罗斯一开始也觉得自己导弹够狠,结果呢?

乌克兰硬是靠体系化防御扛住了,还反过来搞舆论战恶心人。中国要是武统台湾,光指望东风导弹“饱和打击”,怕是要吃亏。

专家分析,台海战役得打组合拳,分几步走:

首轮打击:东风导弹肯定得先上,炸雷达、机场、指挥部,给后面铺路。但光炸不行,得加上电子战和网络攻击,把台军的信息系统彻底瘫掉,不然人家雷达一开,导弹就白扔了。

登陆突破:两栖舰队和无人机集群得跟上,抢滩头,破防线。导弹只能当开胃菜,主菜还得靠地面力量。

持久控制:占了关键点后,巷战和游击战少不了,这时候考验的是单兵装备和城市作战能力,导弹基本帮不上啥忙。

这套打法听着挺靠谱,但执行起来麻烦多。台湾这些年把工事修得跟乌龟壳似的,地下机库、加固指挥所一大堆。

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打地表没问题,可穿透力不够,炸不透深埋的玩意儿。俄军在乌克兰的教训就在眼前,导弹轰完,地面部队还得自己上。

五、补短板:导弹之外还得练啥?

“匕首”事件一闹,中国也得想想怎么补齐短板。东风导弹是核心,但不能当全部,得搞点别的家伙事儿。比如:

高超音速无人机:比导弹灵活,能侦察还能打,突防能力也不差。

隐形战机:歼-20这种,能悄摸摸摸进去,把防空网撕个口子。

智能弹药:精确制导,打击点目标,比大范围轰炸省力还高效。

反卫星武器:美国和台湾都靠卫星导航,把这玩意儿干掉,对面就瞎一半。

中段反导:中国2018年就试过陆基中段拦截,防空网得自己也硬起来,别光指望进攻。

这些东西加一块儿,才能把作战体系撑起来。俄乌冲突里,俄罗斯导弹用得多,但电子战和无人机没跟上,吃了不少亏。中国得吸取教训,别光顾着堆导弹数量,体系化作战才是王道。

六、钱学森的遗产:不光是导弹,还有思路

说到东风导弹,就得提钱学森。这老爷子是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扛把子,东风系列能有今天,离不开他当年的打基础。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条件不错,1934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跑去美国,先在MIT拿了个硕士,后来在加州理工跟冯·卡门搞火箭研究,1939年博士毕业。

二战期间,他帮美国弄火箭推进系统,成绩斐然。可惜冷战一闹,他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1950年被软禁,1955年才回国。

回国后,钱学森一头扎进导弹和航天事业。东风-1、东风-2都是他带头搞出来的,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也多亏他铺的路。

他不光是技术牛,还老强调自主创新和体系作战,说白了就是不能光靠一招,得全面发展。这思路放到现在,特别管用。

“匕首”事件后,中国明显在按这路子走。2022年8月的“围岛演练”、2025年1月的“联合剑-2024A”,都是陆海空天一块儿上,演练封锁、登陆、多轴打击。

导弹还是主角,但电子战、网络战、无人机都跟上了,摆明了不想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

最后说说武统台湾这事儿,导弹再牛,也只是个开头。战场上能打赢,不代表全局能拿下。俄乌冲突里,俄罗斯军事上占了上风,可经济被西方制裁得够呛,国际舆论也一边倒。

中国要是动手,得算好这几笔账:

经济成本:打仗花钱如流水,制裁一来,外贸、科技都得跟着遭殃。

国际压力:美国和西方肯定不干,外交上得做好挨骂的准备。

民意问题:台湾老百姓咋想?硬打下来,后续治理是个大麻烦。

东风导弹能威慑,能开路,但打完之后咋办?现代战争不是导弹轰完就完事儿,情报、后勤、民心哪个都不能掉链子。钱学森当年就说过,战争是整体力量的较量,这话一点不假。

1 阅读:741
评论列表
  • 2025-04-16 14:36

    就用不了东风好不!杀鸡用牛刀呀[笑着哭]

  • 2025-04-12 19:13

    火箭炮足以

  • 2025-04-14 23:50

    就那点距离用得上导弹吗?炮弹足够了[笑着哭]

  • 2025-04-16 09:52

    台湾统一根本用不着东风导弹!

裂谷长河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