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民企“倒了”!欠下7500亿巨债,创始人被抓股权清零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4-19 03:01:42

海航集团,这个名字曾经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如今却成了债务危机和破产重组的代名词。背负着7500亿元的巨额债务,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在2021年轰然倒下。

更让人感慨的是,创始人陈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抓,股权也被清零,从商界传奇变成了落寞的失败者。海航的故事,既是商业扩张的狂热史,也是风险失控的教训簿。

海航集团是怎么崛起的?

海航集团的起点,得从1993年的海南说起。那时候,海南刚被定为经济特区,航空业成了连接岛内外的关键。

陈峰,当时在中国民航局混得风生水起,被海南省政府看中,带着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一张许可证,扛起了创立海航的大旗。

他四处跑关系、拉资金,终于凑了2.5亿元,买下第一架飞机。靠着抵押飞机贷款、再用贷款买飞机的滚动模式,海航的机队规模迅速扩大。

1993年5月2日,海南航空正式开张,陈峰还清政府资金,让海航彻底成了民营企业。

早期的海航并不好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航空业订单大幅下滑,陈峰却瞅准时机,低价吞并了一堆小型航空公司。那一年,海航在A股上市,融了9个亿,资金底子更扎实了。

2003年非典疫情,航空业又挨了一记重拳,海航亏得一塌糊涂。陈峰意识到光靠飞机会把自己玩死,于是开始搞多元化,房地产、物流、零售都插了一脚。这步棋让他渡过了难关,但也埋下了日后扩张失控的种子。

到了2010年代,海航彻底起飞。陈峰带着团队在全球疯狂扫货,资产版图从航空延伸到酒店、金融、地产。2016年,海航拿下希尔顿酒店集团25%的股权,成了最大股东。

2017年,又收购德意志银行的股份,站上全球金融舞台。那会儿,海航的规模膨胀得吓人,资产遍布20多个国家,员工超过40万,成为仅次于万达的中国第二大民企。

扩张太猛,危机就来了

海航的崛起靠的是高杠杆玩法,说白了就是借钱买资产、用资产再借钱。这种模式在经济好的时候很爽,规模蹭蹭往上涨,可一旦风向变了,债务就成了压死人的大山。

2017年,海航的债务已经堆到7500亿元,流动性开始吃紧。那年6月,银监会让银行查海航这类企业的融资风险,资金链一下子被卡得死死的。

2018年,海航的另一位灵魂人物王健在法国考察时摔死了,年仅57岁。这事儿让海航的处境更糟,陈峰不得不重新出来收拾局面。

他开始卖资产自救,香港、北京的物业、海外的酒店,能卖的都卖了,三年甩出去3000多亿元。

可债务还是压得喘不过气,7000多亿的窟窿怎么填都填不上。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买家不好找,资产变现越来越难,海航的危机彻底爆发。

扩张的背后,是海航激进的资本运作。陈峰和王健当年为了做大做强,没少用关联交易和违规担保的手段。海航旗下的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资金链全靠借新还旧撑着。

一旦有一环断了,整个体系就崩了。2017年监管收紧后,这种玩法再也走不通,海航的资金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倒全倒。

破产重组,7500亿债务怎么清?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了,航空业直接停摆,海航的收入基本归零。扛了一年后,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收到海南高院的《通知书》,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这消息一出,等于正式宣告海航“倒了”。7500亿元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在所有相关方头上。

破产重组的过程相当复杂。海航的资产被拆成几块:航空、机场、金融、商业,各自分家。

2021年9月18日,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宣布,老股东和慈航基金会的权益全清零,陈峰这些原始股东彻底出局。

10月,重整计划通过法院审批,航空板块交给辽宁方大集团,机场板块划给海南国资,金融和商业板块用信托计划管起来。到12月,海航的飞机又开始飞了,但已经不是当年的海航了。

这轮重组是中国民营企业里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几百家债权机构,债务清算花了整整一年。7500亿元的窟窿,最终靠卖资产、引新股东填平。海航虽然保住了航空主业,但辉煌不再,成了个被肢解的“瘦身版”企业。

陈峰的结局:从传奇到囚徒

陈峰,海航的创始人,曾经是商界的风云人物,却在晚年迎来了最惨的结局。2021年9月24日,海航官方宣布,陈峰和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68岁的陈峰,满头白发,被抓时已经没了往日的风光。

陈峰的下场,跟海航的债务危机脱不开干系。海航扩张那几年,他主导了不少违规操作,比如关联交易、虚增资产,甚至挪用资金。

这些事儿在公司顺风顺水时没人深究,可一旦翻船,全都成了罪证。虽然2016年后他淡出管理层,但作为海航的灵魂人物,他对激进策略的影响谁也抹不掉。

股权清零后,陈峰几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据说被抓后,他精神状态很差,最终因经济犯罪被判刑。

而另一位创始人王健,2018年在法国意外去世,也没能看到海航的结局。两个创始人,一个走了,一个坐牢,海航的传奇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从1993年的一架飞机,到2017年的全球帝国,再到2021年的破产清算,海航集团28年的故事浓缩了中国民企的野心和困境。

高杠杆、快扩张让海航一度飞上天,可风险管控没跟上,最终摔得粉碎。7500亿元的债务,不光拖垮了海航,也让无数债权人、员工跟着遭殃。

这事儿给其他民企敲了个警钟:做生意不能光想着冲规模,稳住现金流比啥都重要。陈峰和王健的冒险精神值得佩服,但激进过头就成了赌博。

现在,海航虽然还在飞,但已经不是原来的海航了。未来,中国民企的路还得接着走,希望别再有第二个“海航”这么轰轰烈烈地倒下。

0 阅读:90

裂谷长河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