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系4.0权重T-34中型坦克1942型,上期

Game小C 2025-04-21 21:30:39

苏系T-34中型坦克1942型,是该系列的第三个变型,在各模式下的战斗权重为4.0,在1.41更新中引入。

1941年,德军入侵使苏联坦克工业遭受重创,许多工厂被迫搬迁,以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为首的一批工厂在伏尔加河流域组成了坦克制造综合基地,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等也成为重要生产力。为了提升坦克的作战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以适应战争形势,以早期的T-34中型坦克(1940型和1941型)为基础进行了改造升级。

主要变化是采用了新型的“六角”炮塔,使炮塔内部空间更大;同时加强了车体正面装甲,正面装甲厚度从45毫米增加到53毫米;炮塔顶部由一个大型梯形舱盖变为两个圆形舱盖,还对车体正面防护弱点的驾驶员舱口和前列机枪口进行了装甲加强。该型号从1942年开始大量生产,总共生产了12553辆,包括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等都承担着生产任务,以满足前线作战的巨大需求。

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要战斗中,T-34(1942型)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新型的六角炮塔和加强的装甲让其在对抗德军坦克时更具优势,为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和反击提供了重要的装甲力量支持。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1942型及后续改进型号是苏联红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之一,虽然面对德军新型坦克有一定压力,但1942型凭借战术配合和数量优势,在会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苏联红军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而在二战后期的解放东欧、进攻德国本土等作战中,该型号坦克及改进型号继续作为苏军的重要装备,参与了众多战斗。

之后,T-34坦克继续服役于苏联及其对苏友好国家,如朝鲜、中国、越南、埃及等,并参与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军事冲突。

战后,该型坦克仍有少量幸存至今。除了在俄罗斯的库宾卡博物馆和在“爱国者”公园中展示的数量外,在其他国家也有少数的收藏。比如在波兰、捷克等国家的军事博物馆中可能有T-34(1942型)展示。它们作为二战历史的见证,展示着T-34坦克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