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河长制构建水生态长效屏障‌

鲁西分享者阿伟 2025-04-17 04:19:26

“以前这里环境不好,现在河水清了、绿化美了,每天散步都舒心!”鲁西新区佃户屯街道后崔楼社区居民崔文山对河道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这一改变,源于鲁西新区以河长制为抓手,通过压实责任、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构建起水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

229名河长织密管护网络

鲁西新区将河长制作为水生态治理的核心举措,在全区设立区、镇、村三级河长229名,覆盖所有河道水域。各级河长严格落实“定期巡查+问题督办”机制,重点对河道水质、岸线管理、污染防治、环境整治等开展常态化巡查。

“作为镇级河长,巡河时不仅要看水面漂浮物、河岸垃圾,还要排查排污隐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协调处理。”佃户屯街道党工委委员、镇级河长平仲轩告诉记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线巡河,他的责任河道王秀生河,水质监测各项数据显示均已达标。

智慧平台提升治水效能

为破解传统河道管理效率低、协同难的问题,鲁西新区水务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搭建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整合河道基础数据、监测指标、巡查记录等信息,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

“过去发现问题需层层上报,现在通过手机端,河长们可以随时记录巡查情况,发现问题一键上报,相关部门能迅速响应处理,处置周期大幅缩短。”鲁西新区农业农村发展局水务林业办公室副主任李龙介绍。这个平台整合了河道的各类数据,实现了信息共享,大大提升了河道管理的效率。

水清岸绿激活生态福利

河长制的推行,不仅改善了河道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在佃户屯街道,新修建的亲水步道常有游客驻足。“环境变美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正在河边清理落叶的志愿者张郝告诉记者,街道组建的护河志愿队吸引了近百名附近村民参与,定期做好河道保洁、环保宣传。

目前,鲁西新区正探索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衔接,将河道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进一步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漫步鲁西新区,碧波荡漾的河道里倒映着青翠垂柳,蜿蜒的亲水步道传来孩童嬉戏的笑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正是鲁西新区以河长制撬动水生态治理的生动缩影。鲁西新区将深化河长制改革创新,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态化生态答卷。

0 阅读:1

鲁西分享者阿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