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肃宗明皇帝下
太宁三年(乙酉、公元三二五年)
本文重点:
树挪死,人挪活。
原文:群臣以帝幼冲,奏请太后依汉和熹皇后故事;太后辞让数四,乃从之。秋,九月,癸卯,太后临朝称制。以司徒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尚书令卞壶参辅朝政,然事之大要皆决于亮。加郗鉴车骑大将军,陆晔左光禄大夫,皆开府仪同三司。以南顿王宗为骠骑将军,虞胤为大宗正。
从结果看,皇帝的母族势力现在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大臣派、司马家宗室派都暂时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权力在动荡中得到平衡,朝局得到暂时的稳定。

原文:尚书召乐广子谟为郡中正,庾珉族人怡为廷尉评,谟、怡各称父命不就。卞壶奏曰:“人无非父而生,职无非事而立,有父必有命,居职必有悔。有家各私其子,则为王者无民,君臣之道废矣。乐广、庾珉受宠圣世,身非己有,况及后嗣而可专哉!所居之职,若顺夫群心,则战戍者之父母皆当命子以不处也。”谟、怡不得已,各就职。
朝廷召乐谟和庾怡出来做官,但是两人都说他们的父亲离不开他们,不愿出来做官,具体原因我们无从得知,难道是家里条件太好,不愿出来做官受苦?因为做官就要做事,做事必然操心!
恐怕还是因为政局不稳,所以他们明哲保身不愿出来掺和!
卞壶不愿意了,他说的这一大段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出不出来做官不是他们的父亲所能决定的,如果国家征召都凭自愿的话,那么谁还愿意上前线打仗啊?你们的父辈都受过前朝(西晋)的恩惠,都做过高官,别说是你们了,就算是他们在世,皇帝召他们出来,他们也得出来。
两人无奈,只好到衙门报到任职。

备注:
郡中正:官名,三国魏置,掌考察州郡人才品德,分为九等,作为选官的依据。其后,两晋南北朝沿置。隋朝讳“中”字,改称“郡正”,唐废。
廷尉评:亦作"廷平"。亦作"廷评"。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原文:辛丑,葬明帝于武平陵。
朝局稳定之后,各个机构正常运转起来,此时才操作司马绍的安葬之事。

原文:冬,十一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慕容廆与段氏方睦,为段牙谋,使之徙都;牙从之,即去令支,国人不乐。段疾陆眷之孙辽欲夺其位,以徙都为牙罪,十二月,帅国人攻牙,杀之,自立。段氏自务勿尘以来,日益强盛,其地西接渔阳,东界辽水,所统胡、晋三万馀户,控弦四五万骑。
慕容廆为什么要为段牙建议迁都?估计是为了避开一些贵族对他的牵制,新主继位,老贵族们肯定不好管理,但是只要迁都,离开盘根错节的这些复杂关系,事情就好办了,权力也就更加容易集中到新主手中。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
但是迁都的阻力太大,很多人都不支持段牙,反被段辽利用这个机会,团结一批段牙的反对者把他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