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绝对的权力易导致绝对的腐败,在东南亚国家政治中,绝大多数国家受到了家族政治的影响。这其中又尤其以柬埔寨更为严重,可以说经过这三十多年的发展,洪森家族已经深入到了柬埔寨官场各个方面,把持着军政到经济大权。
也正因为如此,柬埔寨社会治安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反思柬埔寨的现状,我们不得不说,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讲,大公无私真是一个难得的品质,有之,则国民幸福,反之则国民爱苦。
柬埔寨洪森家族政治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这些国家有所不同,洪森作为柬埔寨的首相执掌大权三四十年,光这绝对的权力是东南亚任何一个家族都无法比拟的。
同时,由于柬埔寨有国王,而且西哈努克国王以及继任的西哈莫夫国王在国际与柬埔寨民间广受尊重,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柬埔寨的特色。
洪森家族利用选举制度而独掌大权,与此同时又由于对失去权力的担心,将很多关键位置都给了自己家人或者盟友。比如洪森虽然已经半退了,但现任首相却是他的长子洪马内。
除此之外,洪森的其他几个儿子、女婿甚至倒侄女婿或者出任军队要职,或者执掌警察、特务系统。可以说从上到下,在柬埔寨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重要“官缺”有限的国家之中,洪森家族占据了主导地位。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洪森如此作为有其合理性,毕竟家族的稳定同时也是国家的稳定,然而正如许多任人唯亲的王朝一样,家族的统治不仅没有保证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反而却成了整个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当虽然小规模的犯罪行为被打击之时,更多的违法犯罪行为仅仅是因为当事人是洪森家族成员或者盟友,却被轻轻放过。在这种情况下,柬埔寨也成了东南亚社会治安相对混乱的地区。不仅游客不敢轻易涉足那里,就连投资商也是非常谨慎,生怕有来无还,血本无归。
在家族化权力结构下,柬埔寨执法呈现鲜明的“双重标准”:对权贵犯罪网开一面,对平民与反对派则严苛镇压。
洪森家族成员犯罪往往通过政治干预逃避惩罚。除洪杰案外,洪森长子洪马内在担任陆军司令期间,其下属部队被指控多次暴力镇压农民土地维权运动,但涉事军官均未受调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反对派领袖金速卡因“叛国罪”被长期监禁,而证据被国际观察员质疑为捏造。
警方对赌博、电诈、毒品交易等黑色产业采取默许态度。例如,西哈努克港的赌场和电诈园区虽被国际刑警列为犯罪温床,但地方政府以“吸引外资”为由拒绝整顿,实质是为家族关联企业保留灰色利益空间。
2025年3月,洪森虽成立“打击网络诈骗委员会”,但由长子洪玛内挂帅的举措被批评为“作秀”,因洪氏家族本身深度参与相关产业。洪森家族权力网络延伸至地方后,基层执法机构的功能从维护公共安全异化为服务洪森家族利益。例如:
根据国际组织报告显示,柬埔寨超60%的土地纠纷案件涉及洪森家族关联企业。失地农民维权时,地方警察常以“扰乱秩序”为由暴力驱散,甚至逮捕维权领袖。
在2018年大选中,洪森政府解散主要反对党“救国党”,逮捕其领导人,并动用警察和宪兵封锁投票站,确保家族权力平稳过渡至洪马内。
根据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BS)数据,柬埔寨民众对警察信任度从2010年的58%降至2022年的19%,低于东南亚均值(35%)。民众既依赖警方提供安全,又恐惧其暴力滥用,这一步加剧了柬埔寨基层治安机制的失效。
柬埔寨的治安混乱,本质上是权力垄断与社会正义断裂的缩影。洪森家族通过近四十年的经营,将国家机器异化为维护家族特权的工具,其政治世袭、经济掠夺与暴力管控的三重逻辑,共同构成了治安恶化的结构性动因。
洪森家族通过操控选举、打压反对派和收编司法系统,使国际社会难以推动实质性改革。尽管西方国家多次谴责柬埔寨的人权与法治问题,但洪森利用地缘政治博弈(如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弱化外部压力。
例如,2025年2月洪森宣称挫败针对其住所的无人机刺杀图谋,借机强化国内安全管控,进一步巩固家族统治的合法性。
洪森家族的权力垄断本质上是将国家机器私有化,其后果是法治体系的全面溃败。当军队、警察和地方政府成为家族统治的延伸,治安问题便不再是单纯的社会治理失效,而是权力结构失衡的必然产物。若不打破这种“家天下”模式,柬埔寨的治安困境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柬埔寨社会治安的混乱,归根结底,与柬埔寨的家族统治密不可分。
洪森家族的统治模式或许能维持短期稳定,但其代价是社会的持续撕裂与民众希望的湮灭。柬埔寨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阵痛中孕育出新的政治契约——一个以法治而非血缘、以公利而非私欲为基石的社会。
唯有如此,“治安”二字才能超越暴力管控的狭隘定义,成为社会公正的真正守护者。
参考资料:云南警官学院学报:“一带一路”背景下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综合治理对策探析
东南亚研究:东南亚家族政治与新自由主义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