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阳
战场之上,也是无奇不有。
据国防时报16日消息,最近,一则乌军讲述自己奇葩经历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火了。
该乌军自称名叫米克拉,他和他的一名战友错把俄军当乌军,帮着干了一整天的苦力,差点儿就要抄家伙一起并肩作战了,突然发现自己站错了“队”。不过,当米克拉发现“真相”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被俄军用枪指着带到了“新营地”,成为了一名俘虏。
(视频截图:米克拉讲述自己的奇葩经历)
米克拉在视频中讲述道,前一天自己接到上级的命令,到前沿阵地值班。然而,在值班的过程中,自己实在是又累又困,没忍住就睡着了。在此期间,其他乌军遇到俄军,直接丢下阵地逃了,自己仍在睡觉。
直到第二天,阵地上又来了一伙儿人把自己叫醒,下达了一个“挖战壕”的命令。于是,米克拉想也不想就爬起来干活儿了。第三天开始作战了,米克拉正要拿起战枪往前冲,突然发现身边的“乌军”开枪的方向好像不对劲。
(资料图:乌军挖战壕)
另一个与米克拉同时从乌军大营里出来的乌军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他催促米克拉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可想而知,不问还好,一问自然马上露馅,当米克拉盯着一名俄军胳膊上的“V”字肩章时,这名俄军同时也发觉了米克拉的乌军贴章,两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米克拉说到这儿,审讯官已经止不住笑了:“是不是感到很惊喜?”米克拉苦笑一声,表示自己当时二话不说就把手里的枪给了俄军,然后被俄军用枪指着来到了这个“新营地”。
说着说着,米克拉生气地抱怨那些不靠谱的乌军:都怪我那些该死的战友,你们撤退为什么不喊我?
(资料图:乌军投降)
米克拉的经历太过离奇,惹得审讯官哈哈大笑,整个审讯过程充满了喜剧气氛。
虽然米克拉的经历看似处处巧合,但实际上也能够说明前线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乌军的纪律问题。军队撤退,一般都会叫上所有人,把米克拉叫醒对于其他乌军来说并不会耗费多少时间。但乌军没有这么做,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们各自为己,瞬间作鸟兽散,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见一斑。
就算当时情况紧急,那么撤退之后总要查点人数,难道就没有人发觉米克拉不在队伍当中?这时候如果有乌军发现人数不够,折回来把米克拉叫醒,在时间上也是可行的,毕竟俄军第二天早上才到,中间有大把反应时间。
(乌总统泽连斯基慰问乌军)
可乌军完全是把米克拉给放弃了。试想,如果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乌军队伍中“睡觉”的人越多,兵员减少的就越快,不仅寒了战士们的心,也使得乌军的兵员消耗越来越快。究根结底,是乌军的纪律出了问题。
其次,是兵员的军事素养问题。米克拉分不清俄军和乌军,只能从开枪的方向来判断敌我,这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属于大忌。不分敌我的情况下,像米克拉这样为敌军挖战壕还是小事,往重了说,万一把友军当敌军,一个手榴弹下去,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
(战争很残酷)
由此可见,在一些乌军队伍中,士兵们不仅无法拧成一股绳,甚至是彼此相见不相识,闹出这种乌龙也就在所难免。另外,像米克拉这样的人,显然是缺乏正规军事训练,战场经验严重不足,扩大到整个乌军队伍,这样的情况想必不是个例。
毕竟乌军征兵条件是越来越宽松了,随着乌军兵员的减少,后续征来的人员军事素养可能还会越来越低。这样的人到了战场上只能沦为“炮灰”,投降反而成了保命的最佳选择。
(2022北京冬奥闭幕式,俄乌选手拥抱庆祝,以后这样的情景恐怕很难出现了)
再一个,俄乌士兵面孔相似,彼此说着同样的语言,确实很让人感慨。
俄乌原本是一家人,本应该和睦相处地过日子,结果在美西方的撺掇下,在北约东扩的压力下,导致兄弟阋墙,直至兵戈相向。
唉,战争虽有胜负,但战场没有赢家,要想双方士兵少伤亡、民众少受苦,最终也只有和谈一条路。如果不想继续互相消耗的话,俄乌就应该早日放下干戈,用和平的方式为这次冲突画上句号。
当代刘禅,装傻得到善待
米克拉与战友难道不是很幸运吗?
瞎编
与卓别林演的一样,走着走着就跟敌人走到一起
被俘好过被炸死!
双方都一样认错对方,都在第一时间观察上不仔细
神对手还是猪队友[吐舌头眯眼睛笑]
…… 那俄军也有问题 竟然搞不清是不是自己人 唉 相煎何太急啊
曾经是一家人,被美国政客鼓弄成了仇敌。
肚子笑疼了
逃跑喊你?人家才不管你那么多呢[呲牙笑]
帮你挖战壕了,算不算弃暗投明?
霉国害得多少国家兄弟相残,种下血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