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车步履维艰。
7月13日,北京、广州等地出现多起小鹏汽车用户集体维权事件。许多现场照片显示,包括小鹏汽车总部办公楼在内,被车主们集体围堵。原因是多名车主表示,小鹏汽车刚推出的2020款汽车定价比2019款更低、续航里程更长,这让刚提车和将要提车的车主们非常不满。
虽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7月12日发布微博,对新车售价问题做出解释称,“这可能是误会”,并承诺给予消费者一定的专属补贴权益,但依然难以平息老车主心中的不满情绪。
小鹏汽车遭遇集体维权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黑天鹅”事件的冰山一角。近几年,随着中国造成新势力逐渐崛起,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文:火火(业界风云汇)
新能源造车问题丛生
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冒出。随着资金不断涌入,新势力造车的竞争也逐渐走向白热化,互联网造车、传统汽车企业、投资及金融领域都想分一杯羹。
可是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及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数据调研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4日,中国电动车领域所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同比下降近9成,跌至7.83亿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风险投资高达60亿美元,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机构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项目变得谨慎起来。这对于以烧钱驱动增长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次小鹏汽车因为新款车型降价,遭遇大规模维权,让小鹏汽车方面始料未及。
不过,就新款汽车降价维权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3月,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大幅降价,降幅为1.13万-34.11万元,特定车型的最高降幅甚至达到了34万元。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无疑会伤害一些刚购买特斯拉的车主,不少车主选择拉横幅来控诉特斯拉的降价行为。
针对特斯拉、小鹏汽车接连降价的行为,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造车涉及的零部件过多,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年的行业积累。它并不像造像制造家电、手机那样,相对简单。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也同样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经历过消费者维权,更别说后来者小鹏汽车,新能源造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来看,新能源造成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靠融资烧钱来推动。造车新势力基于造势和融资的需要,都非常烧钱。有部分造车企业由于缺少行业经验,在费用管控方面并不规范,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营销推广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资金浪费严重。
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企业,虽然造势非常高调,但是在车型研发、品质管控等方面缺少经验,往往是钱花了,事却没做成。
PPT造车流行。由于造车新势力大多数有着一定的互联网基因,靠开发布会、讲PPT,来“包装”自己,真正在落实环节往往难以跟上。早前,贾跃亭靠PPT演讲,把乐视的生态战略传播给普罗大众,如今乐视已经成为资本的弃儿。同时,贾跃亭还多次为旗下的法拉第未来汽车站台,也没能让FF跟上时代的步伐。
量产延期交付。2018年,蔚来、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纷纷遭遇延期交付的负面风波。部分造车新势力产品多次跳票、上市产品出现安全隐患、过度宣传等等,引来消费者不满。
供应链管理难。由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玩家缺少传统汽车行业的经验积累,而汽车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极高,需要多年的行业积淀。造车新势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靠国家大额补贴。新势力造车近几年崛起的原因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助,导致车企们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较高。随着补贴政策力度下降,造车企业拿到的补贴减少,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补助相应变少,购买意愿下降,无疑会给新势力造车车企的销量带来影响。
维权问题或是常态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些年在国内的发展趋势相对可观,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购买。
不过对于那些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在买车、用车等诸多环节,新能源车企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逐步发生,以至于出现很多维权行为。
特别是今年3月,特斯拉中国地区在售的全系列车型进行价格调整,几乎全国范围内的车主均展开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如今,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遭遇维权已经见怪不怪。
而作为新能源车企也迫于无奈才选择降价。一方面随着新能源造车技术逐渐走向成熟,造车成本也会渐渐变低,相应的出厂价格也会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造成企业越来越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上一些厂家纷纷量产,车企为了赢得更多消费者,于是被迫降价。
适当降价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虽然会伤害部分刚刚购车的消费者,但长远来看,有助于吸引更多新用户购买。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即便仅相隔一个月甚至一周时间,在相关领域技术都有可能存在着重大突破。而且,产品更新迭代频繁且迅速也正是智能电动汽车一大特点,例如特斯拉、蔚来等,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旗下车型软件版本进行空中升级。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还出于发展阶段,汽车维权问题,或是常态。新能源车企难以避免维权事件的发生,只能尽力避免。
站在造车新势力的角度,既要提前告知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会逐渐普及,价格也会慢慢变低,又要提示消费者理性选择,因为同配置的车型,下一款通常会比老款便宜,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就好比手机、相机、家电等产品一样也遵循同样的规则,随着技术的进步,整体价格呈下降趋势,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或许应该理智地面对新能源汽车降价问题。小鹏汽车新款突然降价,消费者心理不平衡在所难免,才走上维权的道路。
同时,作为消费者不应该被厂商的夸张广告、饥饿营销所诱导,没有必要提前交预付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可以选择的车型也越来越多,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直接购买而不是等汽车还未量产就提前下订单,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和合同纠纷。
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链的完善,成本会逐渐降低。这样从新能源车企、消费者、社会等多个维度来看,都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