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莲花山上那朵云,把整个互联网搅成了浑水潭子。
事情得从谢浩男手机里那条爆火视频说起,清明节刚过,这哥们搂着亲妈在深圳街头溜达的画面,愣是让百万网友哭湿了半包纸巾。
可谁承想,二十四小时不到,千万播放量的视频说没就没,评论区直接炸出个深坑。
有眼尖的老铁发现,谢浩男补发的新视频里多了几团马赛克。
这云雾缭绕的特效可不是为了营造仙境,仔细对比原片才发现,背景里原本清晰的路人大叔被糊成了抽象画。
平台投诉页面截图这时候被扒出来,好家伙,原来有人揪着肖像权说事,差点把谢浩男账号都给举报封了。

这事儿有意思就有意思在,群众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边是死忠粉跳脚骂街:"大马路上拍个照咋了?明星街拍也没见打码啊!"还有人脑洞大开,猜这路人是不是背着媳妇来深圳私会,生怕露脸穿帮。
另一边倒是冷静得很:"甭管啥理由,人家不愿意露脸就得尊重,法律条文上白纸黑字写着呢!"
要说谢浩男这波操作确实够利索,收到平台通知立马重剪视频,还专门录了道歉声明。
评论区那些嚷嚷着"马赛克毁温馨"的粉丝可能没想过,人家亲妈现在粉丝量都奔着百万去了,真要较真起来,这母子俩的流量可比背景板大叔金贵多了。

不过现在满大街都是举着手机拍段子的,保不齐哪天你我后脑勺就成别人视频里的风景。
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投诉详情里写着"多次沟通无果"。
按常理推断,谢浩男团队每天收到的私信估计比春运火车站人还多,普通网友的留言沉底再正常不过。
倒是这位较真的大叔,怕是把平台投诉流程摸得门儿清,愣是走了正规渠道维权。

这事儿给所有拍视频的提了个醒:流量越大,责任越重,镜头扫过的地方可都藏着别人的生活。
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开拍前都会蹦出个"确认周围人员同意出镜"的提示框。
要我说,这功能早该有了。
去年马拉松比赛那个乌龙事件还记得吗?跑友随手拍的视频里,愣是把出轨男女给框进去了,后来闹得鸡飞狗跳。

镜头这玩意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毒,分分钟能把人底裤都看穿。
谢浩男这事儿看着是场闹剧,其实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他带着亲妈在深圳转悠这些天,既化解了当年被拐卖的家庭创伤,又顺手把老太太捧成了网红。
七十万粉丝可不是大风刮来的,那都是网友拿真情实感攒出来的。

不过当孝子和当网红这两件事,就像火锅里涮冰淇淋,吃着刺激但容易闹肚子。
现在想想,那个被马赛克的大叔可能压根不知道,自己无意间成了检验网红素质的试金石。
要换作是你,逛街时突然成了别人视频里的背景板,你会咋办?是较真投诉到底,还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事儿搁在十年前可能屁都不是,如今倒成了关乎隐私权的大问题。
平台这次更新拍摄提示算是个进步,但真碰上较真的人,光靠弹窗提醒可不管用。

有律师朋友跟我说,公共场所的肖像权界定本来就是糊涂账,真要打起官司,得看具体传播范围和商业用途。
谢浩男这视频虽说没带货,可流量带来的间接收益,说不定就能成为判赔依据。
回头看看谢浩男这一家子,亲妈现在笑得比二十年前还甜,三个妹妹的辫子越编越花样,连带着谢爸都学会了关手机躲清净。
这场闹剧里最让人欣慰的,或许就是他们没被流量冲昏头脑。

要我说啊,网上的热闹就像韭菜盒子,刚出锅时香得流油,放凉了终究得扔。
真正过日子的,还得是灶台上那碗热乎粥。
各位看官,您觉得在公共场所拍视频该不该给路人打码?要是哪天发现自己成了别人视频里的背景板,您是选择维权还是无所谓?评论区唠两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