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一家三口的回老家过年之旅,背后有什么故事?

情感深度分析 2025-03-06 15:34:43

开篇:

老家的年味儿,究竟比城市的浓多少?

很多人都说,回农村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

回老家过年的路途,总是充满了意外和艰辛。

今年腊月二十五,我们一家三口再一次踏上了回农村老家过年的路。

为什么这次这么早呢?

这背后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为何腊月二十五就回老家过年?

原来,今年腊月二十五就启程回老家,是因为老公告诉我,他亲侄女远嫁,要去男方家喝喜酒。

这可是大喜事,全家人都要去道贺。

虽然提前这么早开车回老家会有点累,但喜事还是要赶上的。

这趟旅程从深圳出发,我们一行人一早就上了高速。

没想到,600公里的路程开了将近12个小时,路上车多得不得了,好像所有人都在这一天决定回老家。

一路上,我和女儿不停地聊天,分散注意力。

看着老公交替轮换,渐渐习惯了这种拥堵的车流。

这时候,不仅是开车的人累,坐车的人也不好受,不过大家考虑到老家的那种年味,一切都值得了。

老屋的沉寂与回忆

到了老屋,已是凌晨三点。

老公先去开门,还记得老屋在村头,青砖黛瓦,尽显沧桑。

木门上斑驳的痕迹,门打开的一瞬间,那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熟悉又陌生。

堂屋里,公公婆婆的遗像依然挂在墙上,照片泛黄了,可他们的笑容依旧温暖。

村里这几年变化不大,老屋的那些记忆依然鲜活。

婆婆在世时,每年总能把这个家弄得热热闹闹。

年三十晚上,婆婆坐在藤椅上包饺子的场景,历历在目。

公公笑得眯眯眼,坐在一旁,时不时插两句趣话。

如今,灶台冷清,厨房角落结了蛛网,村口那棵老枣树枝干虬结,在寒风中轻轻摇晃,一切仿佛都在等待我们归来。

回到老家的过年仪式

当天到家后,虽然已经很晚,但大家还是顾不上休息,先忙着收拾屋子。

天渐渐亮了,我站在院子里,听着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那时,我心里突然涌上一阵感慨——记忆中的老屋,虽然沧桑,但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公公婆婆的气息。

村里依旧安静,但大家已经开始忙活了。

过年就是这么一种仪式感,总能让人感到深深的温暖。

我们收拾得差不多了,坐在老屋前的八仙桌旁,这里曾是公婆精心准备年夜饭的地方。

如今,桌上虽然积了灰尘,但回忆依然带着温度。

夜幕降临时,村里响起更多的鞭炮声。

我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

突然,厨房门口似乎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回头一看,仿佛看见婆婆站在那里,系着围裙,端着饺子,笑着招呼我们进屋。

我轻轻叹了口气,走进堂屋,在遗像前上三炷香,这种仪式感让我觉得公婆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

夜深了,我躺在老屋的床上,听着窗外零星的鞭炮声。

枕边放着一本泛黄的相册,那是我们全家在老屋前的合影,公公婆婆站在中间,我们围着他们。

照片上的笑容至今温暖着我,仿佛时光在指尖流动。

结尾:

这个年夜里,没有公公婆婆的陪伴,老屋显得格外安静。

我知道,他们的爱一直留在这里,留在这片土地,留在每个角落。

每次回老家,心里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对家庭的眷恋,更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慰藉。

有些东西,就像老屋里的记忆,越久越深,岁月虽改,但情感永在。

0 阅读:0

情感深度分析

简介:用文字搭建情感小筑,分享生活中的爱情、友情与亲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