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清朝雍正年间,在安和镇有个年轻的货郎,名叫阿福。阿福父母早逝,家中没留下啥产业,他便靠着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胭脂水粉之类的小物件维持生计。阿福为人热情善良,脑子也灵活,在这安和镇周边的村子里,人缘那是相当不错。每次去村子,村里的大爷大妈、婶子姑娘们都乐意和他唠唠嗑,顺带买点东西。
这日,阿福像往常一样,挑着担子去了邻村卖货。他在村里走了一遭,吆喝了半天,生意还挺不错,担子里头的东西卖出去不少。等把该去的人家都走了一遍,日头都快落山了。阿福收拾好担子,哼着小曲儿,就准备回家。
从邻村回安和镇,得经过一条蜿蜒的小路,路旁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阿福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树林里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阿福心里一紧,这大晚上的,谁在树林里哭啊?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看看。阿福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顺着声音的方向找过去。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坐在地上,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阿福走上前,轻声问道:“姑娘,你咋一个人在这儿哭啊?出啥事了?” 那女子抬起头,看了阿福一眼,哭得更厉害了,抽抽搭搭地说:“大哥,我…… 我被歹人抢了钱财,还迷了路,这可咋办啊?” 阿福看着女子可怜的模样,心里一阵不忍,说道:“姑娘,你先别哭,我是安和镇的货郎,正要回家,你要是信得过我,就跟着我一起走,我送你去镇上,你再想法子回家。”
女子听了,连忙点头,感激地说:“谢谢大哥,那可真是太麻烦您了。” 阿福笑了笑,说:“没事儿,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你能走得动不?要是走不动,我扶你一把。” 女子站起身来,说:“我能走,多谢大哥。” 于是,阿福在前头挑着担子,女子跟在后面,两人一起往安和镇走去。
一路上,阿福和女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阿福知道了女子名叫翠儿,家在另一个镇子,这次是来走亲戚,没想到半路上遭了贼。翠儿也知道了阿福是个孤苦伶仃的货郎,靠着卖货为生。两人越聊越投缘,不知不觉就到了安和镇。
阿福把翠儿带到了镇上的一家客栈,对翠儿说:“姑娘,你先在这儿住下,我去给你找点吃的。” 说完,阿福就出去买了些包子和茶水,给翠儿送了过来。翠儿看着阿福忙前忙后的,心里满是感激,说道:“大哥,您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了。” 阿福摆摆手,说:“别这么说,出门在外,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先吃点东西,填饱肚子,明天再想办法回家。”
翠儿吃完东西,阿福又陪着她聊了一会儿天。看看天色实在不早了,阿福便起身准备回家,他对翠儿说:“姑娘,你早点休息,我明天再来看你。” 翠儿点点头,说:“大哥,您路上小心。哦,对了,大哥,您回家千万别喝酒,切记切记。” 阿福听了,心里有些纳闷,不过也没多问,就答应了下来。
阿福回到家,累得不行,倒头就睡。第二天一大早,阿福就起来了,他想着去看看翠儿怎么样了。阿福来到客栈,翠儿已经起来了,正在收拾东西。阿福问:“姑娘,你这是准备回家了?” 翠儿说:“是啊,我已经托人给家里带信了,家里人一会儿就来接我。大哥,真的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阿福笑着说:“不用客气,能帮到你我也高兴。”
两人正说着话,翠儿的家人就来了。翠儿和家人团聚,又是一番欢喜。翠儿的家人对阿福也是千恩万谢,还拿出一些银子要酬谢阿福。阿福说啥也不肯收,他说:“我帮翠儿姑娘,可不是为了钱,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的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翠儿的家人见阿福如此坚决,也不好再勉强,只好作罢。
翠儿跟着家人走了,阿福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继续挑着担子去卖货。这一天,阿福去了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子。这个村子离镇上远,平时来卖货的人也少,阿福想着说不定能多卖点东西。到了村子,阿福刚把担子放下,就围过来一群人。大家对阿福担子上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挑着自己喜欢的物件。
阿福正忙着招呼客人,突然听到旁边有人说:“阿福啊,你今天可来得巧了,咱村里的刘老汉过寿,摆了酒席,你忙完了也去喝两杯啊。” 阿福一听,心里挺高兴,他和刘老汉也认识,平时刘老汉对他也挺照顾。阿福忙完了生意,就跟着大伙去了刘老汉家。
刘老汉家可热闹了,院子里摆了好几桌酒席,村里的人都来给刘老汉祝寿。阿福走到刘老汉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刘大爷,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 刘老汉笑着说:“阿福啊,你这孩子有心了。快来,坐这儿喝两杯。” 阿福推辞不过,就坐了下来。
桌上摆满了酒菜,阿福看着这些酒菜,肚子也有点饿了,就吃了起来。吃着吃着,阿福就想起了翠儿的叮嘱,说回家千万别喝酒。阿福心里琢磨,这在刘大爷家,又不是回家,喝两杯应该没事儿吧。这么想着,阿福就端起酒杯,和大家喝了起来。
阿福平时也不怎么喝酒,这几杯酒下肚,就感觉有点头晕乎乎的。他想着不能再喝了,就起身准备告辞。刘老汉见阿福要走,也没强留,说:“阿福啊,你路上小心点。” 阿福摇摇晃晃地走出了刘老汉家,挑着担子就往家走。
走到半路上,阿福的酒劲越来越大,头也越来越晕,脚下一个不稳,就摔倒在了路边。阿福想站起来,可怎么也使不上劲。就在这时,阿福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阿福再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黑漆漆的,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阿福想坐起来,却发现自己被绑在了一张椅子上,动弹不得。阿福心里害怕极了,他大声喊道:“有人吗?这是哪儿啊?我怎么会在这儿?” 喊了半天,也没人回应。
过了一会儿,阿福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了,走进来两个凶神恶煞的大汉。其中一个大汉说:“小子,你醒了啊?” 阿福惊恐地说:“你们是谁?为什么要把我绑在这儿?” 另一个大汉冷笑一声,说:“哼,你小子坏了我们的好事,今天就叫你有来无回。”
阿福一头雾水,说:“我坏了你们什么好事?我根本不认识你们啊。”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来一个人,阿福一看,竟然是翠儿。阿福惊讶地说:“翠儿姑娘,怎么是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翠儿看着阿福,脸上露出一丝愧疚,说:“阿福大哥,对不住了,是我害了你。”
原来,翠儿和这两个大汉是一伙的,他们专门设局骗钱。翠儿假装被抢,让阿福救她,就是为了让阿福放松警惕。翠儿叮嘱阿福回家千万别喝酒,就是怕阿福喝酒误事,破坏了他们的计划。谁知道阿福在刘老汉家喝了酒,被他们抓住了机会。

阿福听了,气得浑身发抖,说:“翠儿,我好心救你,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翠儿低着头,说:“阿福大哥,我也是没办法,我家里欠了他们很多钱,如果不帮他们,他们就要把我卖了。” 阿福说:“那你也不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啊。”
两个大汉不耐烦了,说:“翠儿,跟他废话那么多干嘛,赶紧动手,把他的钱抢了,再把他扔到山里喂狼。” 说着,两个大汉就朝阿福走了过来。阿福心里害怕,但他还是强装镇定,想着办法脱身。
就在两个大汉快要走到阿福面前的时候,阿福突然灵机一动,他故意大声说:“你们知道吗?我今天去卖货,挣了好多钱,都藏在我家的一个隐秘的地方,你们要是杀了我,就永远也找不到那些钱了。” 两个大汉一听,眼睛都亮了,他们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说:“先别杀他,问问他钱藏在哪儿。”
于是,两个大汉就问阿福:“小子,快说,你的钱藏在哪儿了?” 阿福说:“我可以告诉你们,但是你们得先把我放开。” 两个大汉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阿福给放开了。阿福活动了一下手脚,说:“钱就藏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大树下面,你们跟我去拿吧。”
两个大汉信以为真,就跟着阿福往外走。翠儿也跟在后面。出了门,阿福故意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的情况。走到一个拐弯处的时候,阿福突然转身,用力一推,把两个大汉推倒在地。然后他撒腿就跑。
两个大汉反应过来,赶紧爬起来去追阿福。阿福拼命地跑,他知道自己不能被抓住,否则就性命不保了。跑着跑着,阿福看到前面有一个村子,他连忙朝着村子跑去。到了村子里,阿福大声呼救:“救命啊,有人要杀我!” 村子里的人听到呼救声,纷纷跑了出来。
两个大汉看到村子里的人出来了,不敢再追,只好灰溜溜地跑了。阿福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向村子里的人说明了情况。村子里的人都很同情阿福,让他在村子里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阿福回到了安和镇。他越想越生气,决定去报官,让官府来惩治翠儿和那两个大汉。阿福来到官府,把事情的经过跟官府的人说了一遍。官府的人听了,十分重视,立刻派人去调查。
经过一番调查,官府终于找到了翠儿和那两个大汉的藏身之处。他们派人将翠儿和那两个大汉一网打尽。翠儿和那两个大汉被带到官府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最后,官府依法对他们进行了惩处。
经过这件事,阿福吸取了教训,他明白了,人心难测,以后做好事也要多留个心眼。不过,阿福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改变自己善良的本性。他还是继续做着他的货郎,只不过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更加谨慎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福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他依旧走街串巷,卖着他的小物件。每当他想起这件事,都会感慨万千。而在安和镇,阿福的故事也渐渐传开了,大家都对他的勇敢和机智赞不绝口。阿福也从这件事中成长了许多,他知道,生活中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但只要保持善良和勇敢,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在这安和镇的大街小巷,阿福的身影依旧忙碌着,他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口中流传着,成为了一段别样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