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好。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
正在热卖中!
近400页的8开新闻纸,集辑成书。
点击下方图片
进入“新京雅集”商城
即可下单订购
👇
我们希望为爱书之人
送上一份算得上沉甸甸的2024合订本
20+场深度访谈对话(包括麦克法伦、阿瓜卢萨、蔡皋、孙萍、艾米莉·格雷维特等海内外众多作家学者)
320+好书推荐 40+期专题 共计340+页好文尊享 今天要为各位爱书之人介绍的是 2024合订本所收录的 部分优质书评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但智慧却日渐稀缺的年代。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独特性提出挑战。它们不仅吟诗作赋,甚至能深度参与到图书的写作中。今天,我们的阅读焦虑不来自匮乏,而来自过剩。
优质的书评越来越被需要。它应该足够真诚,去除芜杂的考虑,聚焦书内,直面内容本身的好与坏;它也应该足够清晰,连通知识的网络,跳出书外,展现它在人类整体知识图谱中的位置。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书评是《新京报·书评周刊》长期努力的方向。经典与流行、畅销与小众、主流与边缘……在2024年的年度合订本中,你一定能发现那个适合你的“阅读风向标”。
*点击封面图片,即可打开相关推送内容。
1.《布罗茨基传》:一出关于布罗茨基的戏剧
《布罗茨基传:在两座岛之间生活》
作者:(俄)马克西姆·古列耶夫
译者:孔霞蔚
版本: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0月
与传统的传记写作不同,为了重述布罗茨基的生活,古列耶夫调动他戏剧和电影创作的才华,给传主搭建了一个舞台,让与他有关的各种人物依次登场,并配以歌队辉煌的伴唱,以此烘托聚光灯下诗人的出场。歌队这种戏剧的标配,来自古希腊悲剧的设置,著者如此安排,或许想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古希腊英雄,你需要在方方面面付出努力,或者至少要追随俄耳甫斯进入冥府。”
读完以布罗茨基为主人公的这出大戏,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生拥有“那张鹰钩鼻子脸庞的悲剧面具”的布罗茨基就是那个从冥府返回人间的诗人。不过,他不讲述冥府,甚至也不讲述现世,他孜孜不倦地讲述的是圣以撒大教堂洋葱头圆顶上的反光。
——收录于2024年3月8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2.《心通意会》:重建近代中国的问题意识
《心通意会》
作者:杨天宏
版本:壹卷YeBook|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3年8月
《心通意会》指出,历史学界过去标榜的“实证”,早已面临严峻的理论挑战和实践困境。就理论而言,后现代史学业已指出,历史学者借以进行实证研究或认为能赋予其研究“实证”性质的史料,基本是以“文本”(text)的形式存在,文本是人做成的,当时当事人在记录历史的时候,是通过观察认知,进行有选择的记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即便档案,也存在制作成分,不可尽信。
开拓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的理论路径,作者称为是“虚证”。所谓虚证,强调研究中独立思想的重要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既要为自己的思想见解提供证据,更要建立证据链和分析论证的逻辑链,证据可能具有部分客观性,证据链的形成则是基于事实的主观运思,至于逻辑链以及与此相关的认识论框架,则是纯主观建构。这一充满思辨的学术制作过程,指向性只有一个,就是“证明”历史学者对于“历史”的构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史料重要,解读更重要;独家占有的史料重要,但对寻常史料不寻常的认知更重要。
——收录于2024年5月10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3.《亦神亦祖》: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粤西南地区的社会史
《亦神亦祖》
作者:贺喜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8月
传统中国的中央与地方,一直是学界探究传统中国社会建立与维系的重要视角。大一统背景下,中央如何实现控制力量的下沉,以及地方对中央渗透的因应,更成为研究央地关系的主要面向。针对中央与地方这对充满张力的议题,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将研究视角对准“文化”领域。 《亦神亦祖》以粤西南及海南岛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的祭祀现象作为研究内容,作者用“公藏机构的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中搜集到的碑记、族谱和科仪书等民间文书,着重展现“处于流官与土司制度交界之处的区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如何在礼仪上进行表达”。当然,以上研究内容和展现并非作者的最终目的,贺喜通过本书想要探讨的“不止是地方的历史发展”,而且要“勾勒和建立一个展示中国社会不同地点的社会结构以及当地人的意识形态模型演变的年表,”以“探讨国家扩张所影响的社会形态”,进而助力于史学界对“宋以后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收录于2024年7月5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4.《游戏与人》:以游戏为棱镜,关照现代社会
《游戏与人》
作者:(法)罗歇·凯卢瓦
译者:余轶
版本: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年2月
中国游戏在过去几年积极向海外输出,一些国内的大厂既是世界产值规模最高的游戏公司,另一些中国公司则在非洲与东南亚等发展中地区带动并孵化了本地游戏产业的发展。但我们关于游戏的认知,却远没有与这个蓬勃产业,这种互动媒体的活力相匹配。这恰恰是因为中国知识分子长期以来看低游戏,将其贬低为儿戏,因而忽略了游戏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精神联系,也破坏了游戏潜在的社会功能。知识分子对游戏的漠视,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特别致命的是教育:因为学校教育中从未出现游戏,既没有关于游戏好坏的分辨标准,又没有游戏表达文化的分析,使得我们整体的游戏素养都低得吓人。而这样的智识环境,又反过来使得关于游戏的专门理论变成了中国五千年思想中罕见的“白卷”地带。 回看中国语境下的游戏,五千年的汗牛充栋中,除了笔者之前曾写过的儒家的“君子不戏”和佛家的“佛陀游戏度人”的态度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关于游戏的社会作用的思想遗产。而与此同时,过去二十年的经验也向我们证明了,无论是“绿坝”还是“网戒所”,都拦不住人的游戏天性,因为游戏的人 (Homo Ludens) 本就是我们成为人的关键;而另一方面,游戏化系统贯穿着当代社会的数字生活,在一个事实上的游戏社会,我们无法逃避游戏的影响。——收录于2024年7月26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5.《三国前夜》:从王莽开始的奇幻漂流
《三国前夜》
作者:张向荣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三国前夜》书中就引用了日本学者东晋次的论断:“如果说东汉王朝是中国各代王朝礼教国家形态的原型,那么王莽政权则是导致这一原型出现的诱因。”简言之,虽然王莽激进的儒家改革最终失败,但儒家精神已被社会各个层面广泛接受。儒教不再是浮在表面的官方意识形态,而是渗透了汉家的日常生活、社会观念、地方秩序、人才选举等。在理想状态下,后汉这个由刘氏一姓统治兆民的秦制政权,竟然有了家庭的温情脉脉,达到了“化家为国”的境界,作者把这种境界下的统治和社会称为“礼教中国”。在此之后,除个别政权之外,历代皇朝都以建立礼教中国为目标,以建成礼教中国而自诩,哪怕是异族建立的帝国也概莫能外。——收录于2024年8月23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6.《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我们悸动的身体,漂浮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
《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
作者:[西]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
译者:李卓群
版本: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5月
从翁布拉尔那极富热情和感染力的行文中,能感觉到他对洛尔迦的深沉热爱。相信他在对洛尔迦作品的持续重读中始终都能感知到,在洛尔迦的笔下,语言在升起,而世界在沉落。洛尔迦化用一切,也瓦解一切,在他那不断升起的语言里,有他提取的万物的灵魂,他让它们不断凝聚为驱动其语言升起的不息之力。这种语言动力上的万物的慷慨馈赠,洛尔迦懂它们,有它们的本质密码,能让它们化于无形,融入其语言里,跟那些诗作一起升起,进入无限的宇宙,获得全新的生命形式。要想读懂洛尔迦的诗,就得重新发现万物,理解他如何引领万物穿透死亡并创造性地重生。甚至,他的每次出色创作,都可以理解为对其自身而言的一次死而复生。他的诗,就是他复活的节日庆典,而他将以此摆脱肉身的羁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让他可以随时赴死,因为他的灵魂已在其语言中找到了永生之路。正像他在那首名为《告别》的诗中传达的: “我将告别/在十字路口。/为了进入/灵魂之路。//唤起记忆和从前/恶劣的时间/我将到达/自己白色的歌/那小小的果园/像星辰一样/在那里颤抖。”——收录于2024年8月23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从社会科学到文学艺术, 从热门经典到冷门佳作, 我们邀请风格多元、专业诚恳的大咖作者倾力撰文: 徐迟评赫尔曼·布洛赫:《着魔:用小说分析世界的盲点》 郑非评《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是现代西方的另一面镜子? 黎敏评《康德与现代政治哲学》:唤醒哲学中的公开精神 王璞读金晓宇译《本雅明书信集》: 友谊的形式,写信的艺术 赵英男评《秩序四千年》:在秩序之外,法律还可以做什么? 还有大量书评等你来发现(以下是部分书评书目):


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
以上,只是其中部分书评的概况。
40+期专题的深度内容,尽在2024合订本中。
合订本原价168元,首发独家优惠售价99元!
👇点击书封进入“新京雅集”商城
可即刻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