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的一篇关于12345便民热线“奇葩工单”的评论文章,让我这个“吃瓜群众”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12345,有事找政府”,这不仅是群众对政府的高度信赖,也是对政府服务能力的期待。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民生诉求,政府并非万能的。
比如有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竟然希望政府能重新组织一次高考;还有居民因为家住六楼出行不便,要求政府收购房屋后置换到低楼层。这些诉求听起来确实有点“超纲越界”。
12345 作为专门为咱老百姓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热线,其设立的初衷是极好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出现了一些奇葩工单。比如说,有人将其视作无所不能的许愿池,不管多么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想法都一股脑地往里丢;还有人把它当成了随意倾倒情绪的垃圾桶,根本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有理没理,先一股脑地倒一通苦水。
这显然是不行的!12345 是一个极其严肃且重要的服务平台,绝对不是可以随意瞎闹、胡来的地方。咱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给予它应有的尊重,这样才能确保它能够为那些真正有正当需求的老百姓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然了,出现这些奇葩工单,也不能把责任全部归咎于那些乱提要求的人。咱们是不是也得认真反思一下,在相关的宣传和引导工作方面,我们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到位?是不是没有让广大民众充分且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平台的功能和职责范围,以至于让有些人产生了误解,误以为这个平台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无论多么荒唐和不合理。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一方面,对于那些明显不合理不合规的诉求,必须要态度坚决、大大方方地说“不”,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迁就纵容。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大家都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 12345 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超出其职责范围的。
而作为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觉意识和公共素养。别动不动就提出一些荒唐至极、毫无根据的要求,这样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公共资源。大家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保持理性和冷静,只有这样,12345 这个平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实际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