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在一个月前读完了《红楼梦》。以前,初读不知书中意,而且感觉特别枯燥乏味。只读至贾宝玉去太虚幻境那里便弃书了,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毛头小子。于世事一窍不通。现在,再读已是书中人(经历多了,对很多情节越来越觉得有共鸣)。
这是我第一次通读《红楼梦》,看得也比较细,每每读至细微处,还是挺有感触的。比如:农村来的老人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手足无措的样子,贾母因为上了年纪,对和她岁数差不多的刘姥姥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甚至问到了牙口好不好,吃饭怎么样?
还有贾政对宝玉十分严厉,其实何尝不是为了他日后有个好前程,以延续家族的荣耀和功业呢?凤姐精明能干,又很凶,下面的人看她深得贾母器重,不敢违逆,贾母去世后、家里困难时,那些人就开始和凤姐对着干了。黛玉敏感多疑,虽然这种性格不好,但她父母双亡,自己在亲戚家寄人篱下,难免不会有这点心思。这些感触的例子实在是一言难尽,容我以后单独说道说道。
此外,我认为也许曹公写完了后四十回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这些内容可能散落在民间了。续作者看到残缺不全的内容后根据前八十回完成了《红楼梦》后四十回。另外一种可能是曹公未完成这部巨作就英年早逝,但续作者是一位忠实粉丝,他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滚瓜烂熟,自己又尤为喜爱文学创作,对此也很擅长,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圆了曹公遗志,遂了平生愿。(只是探讨一下这种可能)
有人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太匹配,持这一观点的人觉得无论是其思想还是意韵已大不如前八十回。但我觉得续作还不错,这也是我推测曹公可能写完或写了后四十回中的一部分内容的原因。
曹雪芹先生像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语言风格自不用说,有文学功底深厚的续作者驾驭,没有什么出入。从内容上来看其与前面的篇章基本上吻合,而且也和第五回提及的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见的判词相对应,人物群像的命运走向几乎未见有失偏颇之处。
因前文中薛蟠娶了一个被娘家娇纵成性、泼辣无礼的老婆夏金桂,她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导致薛蟠不得不外出干点营生。这条线索很关键,后四十回中它贯穿所有篇章,也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外的薛蟠闹出了人命,薛姨妈很疼爱儿子,不得不找贾家托关系走动。同时,薛蟠身边的人以及为薛家办事的人大都是酒肉朋友这一类,他们不是真正的做事之人,所以他们经手的事这么多年都是亏损的,没积累下多少收益。这使得薛家更为艰难,压力很大的薛姨妈只好寄希望于宝钗。
影视形象:薛宝钗
后四十回中从贾宝玉生下来时就不离不弃的那块宝玉丢失开始,留足了悬念,采用草蛇灰线法,可谓环环相扣,一件一件“乌龙事件”频发,这也是促成宝钗和宝玉婚姻的一个因素。原文中按贾母等人的意思是让宝玉通过和宝钗结婚沾沾喜气,早点恢复如常,因为宝钗佩戴有一个金锁,送金锁的癞头和尚称宝钗唯有嫁给有玉者较为稳妥。大家注意,这个癞头和尚在全文中多次出现了。
另外,贾家被查的这部分内容和前八十回能得以自洽。至于贾家被查的原因,其实和衰败的原因差不多,前八十回有很多暗线。这里,薛蟠的案子也是一条线索,因为面对人命关天的事,薛姨妈等人的解决之道是贾家走动走动。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家没少干这种事。
还有一点,《红楼梦》后四十回对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命运走向的叙事可谓是锦上添花,而且十分精彩。贾母等人得知黛玉心思,又看宝玉的呆傻病始终不见好,所以有意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这里从黛玉的病情加重和贾母等人瞒着黛玉安排宝玉的婚事两条线索展开,柤辅相成,互相推动情节的发展。到后面黛玉焚稿断痴情、离开人世以及宝玉、宝钗大婚两件事并行,其实是很好的铺排。就像影视剧中的蒙太奇镜头一样,具有很大的冲击感。
影视形象:薛宝钗和贾宝玉
综合而言,这些事最终导向了大结局,因此《红楼梦》后四十回完成度较好,而且没有和原作脱节。在我看来,结局具有一种磅礴的力量之感,给悲剧增色不少,也给予充足的抚慰,令人颇为震撼。
结尾处王夫人的一番话“我叹的是媳妇的命苦苦,早知这样,就不该娶亲害了人家的姑娘”非常像现代人的思想。这也是《红楼梦》及后四十回的魅力所在。
都说聪明者更容易先人一步看透很多事,而且也容易发现阴暗和残酷的一面。宝钗得知自己将要嫁给宝玉时哭得很伤心,因为她深知宝玉所爱,这种命运的安排本就是大错特错,两人谁都不会幸福的。当然,《红楼梦》后四十回用了很多篇幅去展现二人的婚后生活。很多时候宝钗独守空房,宝玉心里惦着黛玉,有一次睡觉都睡在外面了。所以,这样的日子其实是很残酷的。
影视形象:薛宝钗
按理说,以宝钗之慧根,她可以抵抗此种安排。但是宝钗没有,她是真勇士,她何尝不知家里的境况。按当时家境,她即便多才多智,也是无可奈何。所以,为了母亲和家里,她只能接受现实,默默地扛起了所有。
嫁为人妇的宝钗虽然不快乐,但是她很贤惠,既能规劝丈夫,也能在宝玉参破红尘之后婆婆王夫人伤心之时安慰她。按王夫人的话来说,明明宝钗很伤心,她还为长辈着想,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无论如何,那些活着的人,那些还未放弃的人,总要生活,他们需要一点安慰。所以,王夫人、宝钗等人到最后想开了,贾政等人也明白家族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了,贾政等人也恢复了职位,且贾兰也考中了举人。
最后,看完全书后我不由得心生一种思考:他们这样人家也难逃尘网,也许有缺憾才是人生的底色。不过,他们的缺憾实属咎由自取。例如:这么大的两家子中的大多数人竟不思进取,无视让家族荣耀获得长远发展的考虑,不对子孙后代的成长负责,且花钱如流水,私生活糜乱。这都是值得今人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