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计划诛除宦官的窦武因计划泄露导致宦官集团先发制人而兵败自尽

史海撷英 2025-04-22 19:01:31

奔走之友,意思是能够互相为对方奔走效力的朋友。成语出自《后汉书・党锢传・何顒》,“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汉桓帝即位之初,朝政由梁冀掌握,后来汉桓帝在宦官单超、徐璜、具瑗等人帮助下诛除了梁冀,由此开始重用宦官。

延熹年间,宦官赵津、侯览的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有意在朝廷大赦之前犯罪,以期逃脱惩罚,成瑨、翟超、刘质等官员严格执法,即使朝廷大赦,仍然按律将其惩处,宦官们于是向汉桓帝进言,汉桓帝听信一面之词,严惩了那些官员。

太尉陈蕃向桓帝进言,希望他能清除宦官乱政之风,虽然汉桓帝没有理会,但宦官们却因此对陈蕃等士大夫恨之入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党羽张成之子,在大赦之前蓄意杀人,被河南尹李膺在大赦之后处死,宦官们为了打击士大夫集团,于是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陷李膺等士大夫“互相勾结,诽谤朝廷”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矛盾全面爆发。

陈蕃

桓帝听信宦官之言,下诏逮捕和审理党人,太仆卿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重臣及陈寔、范滂等士人皆被通缉,太尉陈蕃认为罪名不实,拒绝平署诏书,汉桓帝大怒,直接跳过司法程序,直接让宦官们负责的北寺狱审理此案,李膺、陈寔、范滂等皆被下狱。陈蕃再度上书,言辞激烈地进行劝谏,结果反被罢免。

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们担心牵连到自己身上,于是劝说桓帝大赦天下。同年六月,桓帝大赦天下,李膺等“党人”虽被赦免,但却放归田里,终身罢黜,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建宁元年(168年),汉桓帝驾崩,年仅十一岁的汉灵帝即位,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其父窦武被任命为大将军。陈蕃因曾帮助窦氏成为皇后,故被重新任命为太尉,与大将军窦武和司徒胡广一起执掌朝政。

陈蕃掌权后,名士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也被重新起用。但与此同时,宦官首领曹节、王甫等人则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侍奉,借此干涉朝政。

陈蕃、窦武等人认为不能纵容宦官继续干政,于是趁着出现日食上书太后,要求革除宦官参政,但窦太后却认为从西汉元帝时便有宦官参政,因而没有采纳,后虽在窦武等人建议下处死了宦官管霸、苏康等,但却保护曹节等人。

窦武

后来,窦武将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对其严加审问,供词中牵连出曹节、王甫等宦官,窦武遂拟写奏疏,打算上奏后将他们全部收捕。九月初七日,窦武因休沐出宫回家,宦官朱瑀趁机偷看了他的奏章,得知了他们的计划。

宦官们得知窦武的计划后,连夜歃血为盟,决定抢先下手发动政变。“时,武出宿归府,典中书者先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瑀盗发武奏,骂曰:‘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歃血共盟诛武等。”于是,宦官们与皇帝乳母赵娆,蒙骗年幼的灵帝,格杀了亲近士人集团的宦官山冰等人,然后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

已经年过八旬的陈蕃闻讯,率领太尉府属官和太学生八十余人拔刀冲入承明门,但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便遭杀害,家属也被流放。“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攘臂呼曰:‘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而让蕃曰:‘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门三侯?又多取掖庭宫人,作乐饮宴,旬月之间,赀财亿计。大臣若此,是为道邪?公为栋梁,枉桡阿党,复焉求贼!’遂令收蕃。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黄门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日害之。徙其家属于比景,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蕃友人陈留朱震,时为铚令,闻而弃官哭之,收葬蕃尸,匿其子逸于甘陵界中。事觉系狱,合门桎梏。震受考掠,誓死不言,故逸得免。”

窦武驰入步兵营本想起兵对抗,然而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因为刚刚班师回京,并不了解局势,听信了宦官们假传的诏命,误以为是窦氏叛乱,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与王甫所率领的千余虎贲军、羽林军一起进攻窦武,陷入重围的窦武无奈自杀。“诏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武。夜漏尽,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奂等合。明旦悉军阙下,与武对阵。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及刘瑜、冯述,皆夷其族。徒徙家属日南,迁太后于云台。”

陈蕃、窦武被杀之后,张奂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大司农,然而已经知道了真相的张奂懊悔害死国家忠良,不仅坚决不受,还在不久后上书灵帝要求为陈蕃、窦武平反,并推荐李膺等出任三公。

党锢之祸

宦官见李膺等人名望还在,于是又向汉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意图谋反。遭受蛊惑的汉灵帝因此大兴刑狱,追查士人一党,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皆被下狱处死,另有六七百名士人遭到逮捕、处死、流放,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名士何颙因与陈蕃、李膺交好,因此也遭到宦官的诬陷,不得已改换姓名,逃亡汝南郡。袁绍十分仰慕他的为人,因此暗地里与他来往,“结为奔走之友”。因为当时士人大多遭难,两人便时常接济那些穷困无助的士人,帮助遭到追捕的士人逃跑或藏匿,使得不少人免遭劫难。

多年后,董卓入京掌权,袁绍因废立之事与董卓发生矛盾,袁绍逃奔冀州后,董卓本打算悬赏缉捕他, 正是在何颙的劝说下,这才幸免于难,并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后来,何颙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谋划诛杀董卓,因事泄被捕,死于狱中。

-1 阅读: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