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需要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
关税战到现在,是一盘死棋。现在已经不是说我们有没有意愿再和美国谈的问题,而是,信用已经缺失,随意能被撕毁的协议,不如不谈。

同样的亏,我们不会吃两次。
上一次贸易战的时候,特朗普在中国得到了一个诚意满满大单,可回去就变卦了,这个真没法弄。
而且,如果我们低头去谈,世界其他国家都在看,羊群示范效应非常不好。
此外,为什么特朗普要亲自参加对日本的谈判,因为他希望以日本做一个样板, 逼迫盟友就范。
但日本也很怀柔,朝野逐渐达到共识:不会轻易就范。
前首相岸田文雄日前说,日本不能天真地以为能教训美国,精明的谈判至关重要。但是,他也不认为日本这次必须苟同特朗普的作为。“如果日本抛弃(贸易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转而讨好美国,最终将受制于美国。日本不同于拥有巨大市场的美国和中国,日本资源匮乏,如果不联合其他国家,齐心维护自由贸易法则,捍卫这些理想,日本的未来难以为继。”
现在的情况更危急,我们即便想帮,也很难付得起美债的对价。
因此,形势变了,出于发展的需要,出于文化中的道义等因素考虑,过去我们一直不主动去戳美国的痛处,但生死攸关之际,其实就在等对方犯错误,该下死手的时候不会再心慈手软。
因为特朗普的不确定性,美国的制造业绝对不可能在三年内如期回流,而且美元美债还将提前遭遇危机。
美国无论哪股力量的胜利,都已较难存在“长远战略”的打算,即便再心不甘,更多需要考虑短期利益。
此次,特朗普一定会先低头,来找我们谈判。
谈判肯定是要谈的,但问题是,我们要不要达成什么协议,达成什么样的协议,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撕毁后我们打算怎么办。
这一次特的准备并不充分,四面楚歌以及产业链危机是当下很急迫的事,未来中美达成的谈判合议大概率就像是俄乌战场的停火协议,管不了太久。
我们现在已经想的很清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也都做好了文的武的所有准备,只等结果发生,然后适用ABCD不同的方案。

虽然中美硬脱钩阵痛很大,但最终还是会慢慢实现的,只是不在当下。
那么,面对未来门槛越来越高的美国市场,我们该如何应对?
日本的做法的确也值得我们借鉴。
近期,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说了一段话:
白川表示,现时情况与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时已有很大不同。在1985年,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85年的大约40%变成现在的接近100%。
他因此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元大幅贬值,将给美国国债发行成本带来负面影响,再一次寻求“广场协议”对美国而言是有风险的。“特朗普很难预测,我不知道他会怎么做。但从日本的观点来看,没有理由签订第二个广场协议。”
尽管中国与日本有上述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重要的不同。白川认为,面对从高增长到稳定增长转变的挑战,中国有几个优势。首先,中国可以从日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其次,中国在部署必要的政策措施方面相当迅速。第三,中国有更多的空间来防止潜在的增长率降低,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还有改善空间、提高退休年龄都是例证。“我对中国社会接受新思想和新举措的敏捷程度印象深刻,这对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川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防务上依赖于美国,日本最终妥协于美国的压力。但此时与彼时有很大的不同,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如今国家间的互相依赖程度更强,这意味着中美两个国家都有强烈的动机来避免灾难的发生。“我希望美国和中国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这是一个挑战。”
当年日本在遭遇危机之后的十余年,逐渐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而我们当下国内也面临巨大内卷问题,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起码是在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区域重要战略方向。
一方面,能够加深东盟内经贸联系,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也能对美国脱钩战略形成钳制,我们会守住亚洲作为基本盘。
这次出访就是一个重大信号,14亿人的市场又再次延伸7亿人,如果还能把日韩拉进来,可有效冲抵美国市场的缺失。
这几年国内的就业都不会好,因此,不太喜欢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可能越来越多的寻找家门口的工作。
整个东南亚地区,未来会因为中国的发展带动而形成更加紧密区域经济体,而中国人到东南亚工作也会越来越多。
这个与三年前的判断是一样的,放在最后,作为参考。
不再指望所谓的中美协议,国内的循环搞好,周边国家搞好,基本就能站住了,然后再拓展拉美和非洲、欧洲中东,这样,就算真的没有美国,也无所谓了。
美国内部还有大事,雷都是一个个爆出来的。
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这一大轮移民潮的相关准备了,人员素质,培训,海外领事保护等等。
未来如果我们和东南亚的铁路港口都通了,接壤省份也会大变样。
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也因此,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作用,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躺着想的所谓路径,其实大多不切实际,只有生死较量中逼出来的,才能称得上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