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他被免去国务院职务,杨尚昆:到军委来,需要你当个助手

缘史记 2025-03-07 14:33:27
前言

199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快要到来的时候,有23位科学家得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表彰大会上,那些得了奖章的科学家们都齐刷刷地走到一位老人的轮椅旁,发自内心地用“领导有方,功当居尊”这八个字向老人表达敬意。

老人谦逊地摆了摆手说道:“这都是靠党的领导,还有你们努力奋斗才有的成果,我就只是做了个牵线搭桥的事儿罢了。”

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作“神剑将军”的张爱萍。

投身革命 功勋不朽

张爱萍在1910年1月生于四川省达县罗。

1929年6月,张爱萍就参加了红十四军,开始闹革命。这之后,他先后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一场场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张爱萍慢慢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军。

他在大江南北到处转战,参与开辟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他还领导过淮北解放区,组建了华东军区海军。大陈列岛战役也是他指挥的,而且赢得了特别辉煌的胜利。我国第一代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以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都是他成功组织的。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可是奉献了一辈子的精力。

十年动荡那阵儿,张爱萍可受了不少委屈。新时代一到,他又雄赳赳地出山,在祖国的国防大业里发光发热。

1975年3月的时候,张爱萍又重新出来工作。他之后担任了国防科委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务,就在特别艰难的情况下开始干工作。

张爱萍到了晚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讲过:“叶帅(叶剑英)找我谈了三四次,想让我去国防科委。当时,原子弹、导弹的研制工作都停了,乱得一塌糊涂,我就不想去。叶帅老是说,不管怎么着,你不还没离开革命嘛。”

在对是否接受任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去见了邓小平,说了叶帅劝他出来工作的事。

邓小平讲:“人家让你干活就干呗,干活总归比不干强。”

1975年下半年,咱们国家在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研制方面不断取得成功。7月26日,尖兵一号卫星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月27日,在中国西部核试验基地,“轰”的一声,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成功爆炸;11月29日,第一颗返回式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并回收;12月17日,又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一年当中成功发射三颗人造卫星,这在中国航天的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当时的科研人员可高兴,把1975年开心地叫做“三星高照”。

而这些了不起的成绩背后,张爱萍的领导起了很大作用。

谦逊谨慎 一片丹心

1977年8月初,邓小平把张爱萍找来谈话,问了问最近国防工作开展得咋样。

他简单汇报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这三项重点国防任务的规划。

接着,邓小平跟他讲:“十一大马上就要开了,我是军委主席,你在总参工作好多年了,对情况最熟悉,来做军委秘书长吧。”

中央军委秘书长这一职位可重要。以前,黄克诚大将、罗卿大将、叶剑英元帅都担任过或者兼任过这个职位。在那十年动乱的时候,这个职位就被取消掉了。

邓小平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王震将军的推荐。王震将军以前就讲过:“爱萍这人有这本事。”

张爱萍得知这个消息后,那是又惊又喜,他心里清楚得很,这可是邓小平对他的信任。

不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没要这份工作。

张爱萍对邓小平讲:“我,知识和能力都不咋地,精力也跟不上,心脏还不太好。你看现在高级干部队伍的情况,搞军事行政工作的人老多了,可搞武器装备、抓国防科技的就少太多。我从56年开始就负责这一块,都整整20年。我寻思着,在这方面给您当个助手更合适些。我今年67岁了,再干上几年吧。”

邓小平觉得他说得有理,于是就问:“那你看谁行?”

张爱萍琢磨了一会儿,推荐罗瑞卿说:“他做过一阵军委秘书长,协调工作干得可好了。”

在中共十一大快要召开的时候,罗瑞卿找张爱萍谈了话。

他才刚坐下,就很激动地讲:“听说你和小平同志举荐了我,我现在这样还能行不?”

张爱萍特别自信地讲:“肯定能干!你看孙膑没了膝盖骨都能把魏国给灭了。罗斯福还坐轮椅当上总统了!当秘书长又不需要你到处往下面跑,有车又有电话,再找个得力的秘书就妥了。”

在张爱萍的鼓励和支持下,1977年8月底罗瑞卿又当上了中央军委秘书长。他一门心思地协助邓小平整顿军队,在军队拨乱反正和各项建设发展方面可是出了大力,做了重要贡献。

知人善任 慧眼识才

1980年的时候,张爱萍寻思自己都年逾古稀了,也该退休。

他好几次给邓小平递离休报告,可每次都没被批准,结果,职位还越来越高了。

1980年9月的时候,张爱萍开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他主要负责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这块儿。都到古稀之年了,他还是按照“接到任务就马上干,干就得干好”的准则,使出浑身解数为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点子。

张爱萍担任副总理一年多以后,就不再担任这个职务,被选为国务委员,行政待遇和副总理是一样的级别。

那时候,刚当上军委秘书长的杨尚昆,对他之后的工作安排特别关心。

杨尚昆和张爱萍早就认识,他们都在红三军团干过,那时候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对彼此都很熟悉。

于是,他就跟邓小平合计着,让张爱萍接着负责国防工业方面的工作。

张爱萍问杨尚昆:“啥都不做,连个职务都没有,这咋抓?”杨尚昆就安排他到军委做助手。

1982年的时候,中央军委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邓小平担任主席,杨尚昆兼任秘书长。副秘书长有张爱萍、杨得志、余秋里、洪学智这几位同志,张爱萍,还是负责国防方面的工作。

杨尚昆在进入军委之后,让张爱萍组建国防科工委,选拔优秀的人才来充实力量。

张爱萍不想辜负杨尚昆的信任,于是到处奔波,在1982年7月把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建立起来了。

他想提拔人才,就用群众推荐的方式来选拔干部。投完票,科工委核工业局副局长伍绍祖得票特别多,排在前面,然后就被任命为科工委副主任。

这个职位的升迁一下子跨过了正师、副军、正军三个级别,好多同志都惊到了,还怀疑伍绍祖能不能担得起这份工作。

张爱萍解释说,他考察伍绍祖都快两年。伍绍祖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作干得相当棒,能顾全大局,还有组织能力,完全达到党对年轻干部的要求。

这种人才培养的做法,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没法接受。他们觉得伍绍祖年纪不大,资历也不深,这么做“太破格了!”

张爱萍反驳说:“有志气可不在乎年龄大不大,用人也不会去分年长还是年幼。你看看现在军委的领导,哪一个不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当上兵团领导了?”

后来的事儿表明,他看得挺准的。

伍绍祖一上任,就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我国核技术、核工业的转型发展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除了伍绍祖,张爱萍还提拔了聂力这位女同志。聂力在远洋测量船队建设方面可是立了大功的,张爱萍推荐她担任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聂力后来成为世界上首位女中将。

张爱萍用人的水准那可不一般,从这儿就能看出来。

民族气节 清高端正

张爱萍平日里为人很随和,特别亲切,特别好相处。可是一碰到原则性的问题,他可不会让步,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来都不担心会得罪人。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983年的时候,张爱萍接待了前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

那时候正好是美苏争霸的阶段,美国在战略方面有求于中国,可温伯格带的使团,在谈判桌上老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张爱萍态度不卑不亢,严正地指出美国老是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这种行为,结果赢得了美国使团的敬重。

1984年6月的时候,中国军事代表团到美国进行回访,两边的高级将领开展了会谈。

有个美国将军朝着中方代表团发起刁难:“你们当初为啥要出兵朝鲜?”

张爱萍马上反问道:“那你们为啥跨过太平洋去出兵朝鲜?”

对方很傲慢地讲:“我们可是联合国的部队。”

张爱萍反问道:“联合国的部队是谁组建起来的?炮弹都打到咱们家门口了,难道还能就这么干等着被打吗?你们出兵那是干涉别国内政,我们出兵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

那位老将军虽然上了年纪,可还是那么犀利。对方一下子就说不出话来了,对老将军满是敬畏。

访问的时候还冒出了另一个小状况。

中方早就多次很严肃地向美方表明,中国可是严格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结果,在这次谈判的时候,美方故意找茬儿,又平白无故地指控中国帮别的国家搞核武器研制,还拿出一份材料,非让张爱萍签字承认。

张爱萍严正地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说道:“我们是怀着友好的心意来访问的,你们提这样的要求,根本没道理。”说完,就把那份材料退还回去了。

这种一点都不妥协的做法,就连美国媒体都特别钦佩,还说“得让白宫那些政要晓得中国人有多厉害。”

张爱萍在这次访问中代表中方跟美国签订了合作协议,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两军签的第一个合作协议。

目光长远 真知灼见

张爱萍这个人,在外交方面那是一步都不会退让的,而且,在国内事务上,他也一直都是有啥说啥,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国家把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去了,国防经费在财政支出里占的比例降了好多,军队建设就碰到经费紧张的难处了。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军队里有一些单位就开始搞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了。

1985年5月23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开扩大会议,会上讨论了军队搞经营性生产这事儿。有人特别提倡这么干,可也有人觉得这样不妥当,张爱萍,那是坚决反对的。

他觉得军队要是下海经商的话,那肯定会出现官方投机倒把的情况,最后就走向腐败了。

他听说国防科工委成立了“公司”和“中心”后,立马尖锐地说:“啥公司,依我看就是借着公家的名义肥自己的腰包;啥中心,我看就是一切以钱为中心嘛。”

所以,他专门给国防科工委党委写了封信,信里讲:“这种官商或者军商的情况,真不是咱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里该有的事儿,只有军阀和国民党才会这么干。”

商品大潮往军营蔓延的时候,张爱萍发出了第一声喝阻,这就像冬天里的一声春雷,声音大得能把人的耳朵震聋,让人心里一下子就清醒了。不得不说,张爱萍这种敢为人先的胆量,真的太让人钦佩了!

有一回,张爱萍碰到了总参政治部主任迟浩田,就一个劲儿地跟他讲反对军队经商的事儿。张爱萍说:“您瞧,清朝的八旗军以前可厉害了,特别能打仗。但是后来,在甲午战争还有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输得那叫一个惨。为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好多将领进了关以后就开始经商了,都不练骑马射箭这些打仗的本事了。民国的时候那些军阀,大部分也都有经商的经历。这些人一到打仗的时候,最先想的就是怎么保住自己的那点利益,那打败仗不就成了肯定的事儿嘛。军队,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要是经商的话,人心就散了,战斗的意志也没了。这些可都是历史上特别惨痛的教训。”

他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好多干部在生产经营的浪潮里栽了跟头,有多少人在背后骂军队!这就是在自毁长城嘛!”

张爱萍的这些看法被事实证明是非常有远见的。

中央后来很快就察觉到军队经商是有害的,在1998年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个特别英明的决策,那就是军队和武警部队都不能再做经商的事儿了。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军队清理经营性企业领导小组,就这样把部队经商这个问题彻彻底底地解决了。

张爱萍到了晚年,总算把一桩心事给了却了。

结语

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在北京逝世,93岁的他就此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张爱萍可是新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在建国之前,他到处征战,立下了数不清的大功;建国之后,他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的好多理念,对现在中国军队的发展依旧有着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他的付出,历史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掉。

0 阅读: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