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
“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
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钢院社区继荣获2022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之后,又斩获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若说钢院社区“最佳”“最美”的原因,自然少不了志愿者团队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他们以“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奉献使命”为宗旨,将奉献精神代代传承,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守志愿岗位,为居民保驾护航。
刚开始钢院社区的志愿者全部由退休党员组成,居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纷纷报名参加,逐渐扩大为一支党建引领、以退休党员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起着党员表率与先锋引领作用,为社区治理提升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2017年,钢院社区的志愿者们有了统一的称呼——“老铁”,大家将“钢铁”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钢院里每一声“老铁”,都铸造了平凡英雄的钢铁意志。
01|美化家园 变废为宝
在钢院社区,有几处花园特别引人注目,几株牡丹还在争奇斗艳,属于秋天的青绿色小葫芦已经挂在枝头,若是春天,这里百花绽放,更是令人神往。居民们推着小车、带着孩子,在林荫小道上来来往往,小区里到处是欢声笑语。不过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堆满砖块、杂草丛生的废地。
2017年开始,社区慢慢在这块居民躲着走的地方种上了花草树木,一支名为老铁“绿化社区、美化家园”环保志愿者队伍也因此成立。他们从认识这些植物,到购买什么工具,如何剪枝、除草、浇水,一点点学起,慢慢成长为花园的守护者,照料着花园里一草一木。
02|参与奉献 初心不改
从多年前看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宣传海报,在钢院社区长大的王静薇就与“老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在更早之前,初三写下《春雨》,“把雷锋精神比喻成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的时刻,也可能是1974年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开始。退休后她穿上志愿者“三红”,成为“西城大妈”,忙碌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各个岗位,与她并肩的还有妹妹王静莘,姐妹俩一直是家园美丽、和谐邻里的守护者,王静薇的家庭也是西城区第一批“最美家庭”。
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党员参加垃圾分类志愿工作,随着志愿者们不断深入宣传,居民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后,也积极参加到垃圾分类的队伍当中,为了社区环境共同努力。
03|守护社区 人人尽责
武秀贞是钢院社区里难得的“年轻人”,68岁的她正忙着确认平安志愿者值守巡逻的情况。每天上岗前,志愿者们要穿戴好“三红”,并佩戴志愿者的胸卡,到岗后进行拍照“打卡”,虽然都是退休老党员,但是大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组织性很强。“我们的志愿者责任心都很强,如果家里有什么事情,一定会提前沟通换岗,绝不会出现空岗的情况。每次站岗,可以说是一分钟都不差。”
有位志愿者“十一”要外出,提前两个月就开始沟通换班的事情,每次见到组长都要提醒一下,生怕因为自己回家探亲耽误站岗巡逻;有些志愿者没有手机或者担心忘记执勤时间,就认认真真记在日历上,叮嘱组长们一定要及时通知;有些志愿者已经搬走了,却还是搭车两个小时来参加执勤,“两会”期间更是因为担心堵车,打车从大兴赶来……
04|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我们这个小区可以说是‘又老又旧’,五十年代的老建筑,年轻人也不多了,但是好在大家互相很熟悉,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尤其是老党员们以集体为先的信念是非常非常可贵的。”隆跃鹏就这样,在这群老人家中撑起了“老铁风采”文体志愿者队伍,将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书法绘画班、摄影摄像班等热热闹闹做了起来,他们还成立了专门的社会组织,设计了自己的标志。
天气炎热的夏天,文体志愿者们为了参加比赛每天坚持训练,这不仅是大家的兴趣,更是为了社区荣誉的无私奉献。在最近举办的北京法治文艺大赛中,隆跃鹏自己作词作曲的《与法同行》,带领合唱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志愿精神是什么?
红墙意识是什么?
这些答案不仅在他们口中
更在一代代志愿者
日复一日的志愿活动中
他们用真心、用行动
践行着
当好红墙卫士
守好百姓日子
的职责使命
*牛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