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个非洲内陆国家的政令,竟然可能成为全球资源争夺战的导火索?”,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签署命令,要求津德尔炼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总经理在48小时内离境。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不仅让中资企业措手不及,更让人嗅到了国际局势中一股危险的信号。
尼日尔,这个人均年收入仅400多美元的非洲国家,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它是全球第四大铀生产国,已探明储量约4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7%。此外,尼日尔的石油储量约10亿桶,日均产量11万桶。
正是这些资源,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尼日尔军政府的这一决定,让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布局瞬间陷入危机。津德尔炼油公司的所有银行账户被查封,由中石油出资40亿美元建造的尼日尔到贝宁的西非石油出口管道也处于失控状态,可能血本无归。
同日,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及“财务违规”为由,吊销了由中资运营的四星级酒店“阳光国际”的营业执照,导致该酒店关门结业。这一系列动作,显然不是孤立事件。尼日尔军政府上台后,与俄罗斯的关系日益密切,甚至可能雇佣了类似瓦格纳的私营军事公司为他们服务。
而法国和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尼日尔的撤离,更是为俄罗斯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尼日尔的事件,让人不禁联想到2023年发生在中非共和国的特大杀人事件。当年3月19日,在中非西南部班巴里市附近一个金矿,9名中国公民被行刑式处决,另有两人重伤。
凶手疑为一个叫“爱国者变革联盟”的反政府武装所为,旨在抢夺资源并制造恐慌。中非共和国,虽然贫穷,但资源丰富,拥有非洲最大的铀矿之一,储量约2万吨。钻石、黄金储量也居非洲前列。
自2018年起,俄罗斯通过瓦格纳集团在中非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控制了该国的钻石和黄金矿区,并主导木材出口。除了尼日尔和中非共和国,俄罗斯还通过瓦格纳在非洲的马里、苏丹、利比亚、莫桑比克、布基纳法索以及马达加斯加进行了力量投送。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
俄罗斯本身就是资源超级大国,却仍然四处寻找资源,说明他们既有未雨绸缪的远见,亦有通过控制资源从而控制世界的企图。谁控制了资源,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掌握了未来。尼日尔的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政令风波,而是全球资源争夺战的一个缩影。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布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战和资源战的双重压力,可能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更加复杂的局面。俄罗斯的介入,更是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该如何应对?尼日尔的事件,是否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全球资源的争夺将如何演变?这些问题,或许只有在时间的推移中才能找到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而中国,在这场全球资源争夺战中,必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