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针对湾湾的军演结束后不久,美国知名军事网站“1945”便抛出耸人听闻的预测:我国或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接管”台岛。这一断言,如同在平静的台海水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然而,细究其所谓的“证据”以及我军近期军演的真实情况,我们会发现,这不过是一场充满臆想和夸大的闹剧。
美国退役陆军中校德沃尔提出的三种“接管”方式,更是充满了逻辑漏洞和缺乏现实依据。第一种,“全面封锁”,断绝湾湾的粮食和能源供应。诚然,封锁是战争中的常用手段,但湾湾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贸易关系并不支持这种“缓慢绞杀”的设想。湾湾并非与世隔绝的孤岛,国际社会对其经济援助和物资补给的能力不容小觑。更何况,持续的阻截行动本身就容易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得不偿失。

第二种,“饱和攻击”加闪电进入。德沃尔设想我部队先用导弹摧毁湾湾的防御系统,再利用网络攻击瘫痪岛内基础设施,后出动十万大军。这听起来像是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湾湾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其自身的防御能力和美国提供的军事支持不容忽视。其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几天内拿下”湾湾的设想过于乐观,甚至可以说是脱离实际。更重要的是,这种闪电战式的行动,其风险与收益的比例是否划算都值得商榷。
至于第三种,美媒描绘的“世界末日”场景,更是荒诞不经。我军攻击日本、关岛、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这完全是将湾湾与中美战略冲突过度联系,甚至可以说是恶意炒作。我军的目标是解决湾湾问题,而非挑起与美国的大规模战争。这样的言论,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对和平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那么,我们军演究竟传递了什么信息?“海峡雷霆-2025A”联合军演中,“毁瘫”和“锁控”两张海报,确实体现了我军具备对台岛实施准确打击和封禁的能力。但这些演习,更多的是展示实力,震慑“台独”势力,而非宣战。轰-6K携带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参与演习,更像是针对潜在的域外干涉势力,而非仅仅针对湾岛本身。这是一种战略威慑,而非对台海冲突的直接预演。
美印太司令帕帕罗声称我军定期巡台是“预演”,这本身就值得玩味。我们部队在湾湾海峡的军事活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措施。将这些正常的军事行动解读为“战争预演”,无非是想将地区局势推向紧张甚至冲突的边缘。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媒将非法入境问题与湾湾问题强行联系,仿佛台海冲突会引发美国南部边境失控。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是试图转移矛盾焦点,混淆视听的伎俩。
德沃尔提出的美国“三大优势”——情报系统、盟友和“奋力一搏”的意志,同样经不起推敲。美国的情报能力确实强大,但面对我军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其情报优势能否转化为实际作战优势,值得怀疑。至于盟友,虽然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众多盟友,但这些盟友是否愿意为湾湾问题与中国内地直接对决,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疑问。至于“奋力一搏”的意志,更是无稽之谈。如今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犹豫不决,其军事实力虽然强大,但其政局意志和战略决心却令人怀疑。

总而言之,美媒对湾湾局势的预测和分析,充满了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他们试图通过渲染台海冲突的风险,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局目的。但现实是,湾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其解决方式由中国自己决定。任何外部势力试图干涉,都将面临来自中国的坚决反击。 美媒的“六个月预言”,与其说是对未来局势的预测,不如说是对自身焦虑和不自信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