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在于物质的匮乏,不在于一时的争吵,甚至不在于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而在于家风的败坏。
好的家风才是孩子的起点!
鬼谷子曾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比起万贯家财,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更是代代相传的处世准则。
倘若家风不正,即便坐拥万贯家财,最终也会走向衰败;要是家风纯正,哪怕处于困境之中,也能够迅速扭转局面。
北宋四川有个老翁擅长经营,曾富甲一方。
但是子孙不旺,育9个孩子,却夭折了8个,最后只剩下一个儿子。
按理说,这个老翁荣华富贵在手,他的孩子将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谁能想到,他把万贯家财都拿去救济穷人了,最后留给独子的仅仅是几间破屋和几小块田地。
在他看来,给子孙留下金银财宝,不如留下良好的家风和有益的教诲。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老者傻,但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的儿孙,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这个人就是苏轼的曾祖父苏杲,他的独子就是苏轼的爷爷苏序。
苏序继承了父亲的家风,一生乐善好施,不以财富为重。
他曾经囤积稻米,在饥荒时开仓救济饥民,使无数人免于饥饿。
当地人感念他的恩德,苏家也从此成了眉山的大善人。
人们谈起苏家无不敬仰钦佩。
可见,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良好的家风和品德。
这种家风能够激励子孙自强不息,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是依靠祖辈的财富坐享其成。这种传承的力量,正是家族能够长久兴盛的关键所在。
苏序的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也都继承了这种家风,并将其发扬光大,最终更是以“一门三苏”震惊天下。
苏序的三个儿子各有所成,其中以幼子苏洵最为突出。这位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的"晚学"者,最终成为北宋文坛巨匠,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而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将父亲和祖父传承下来的家风,完美地传递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
苏轼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内心更是仁慈忠厚。
做官之后,他救济弃婴、兴修水利、建立医馆,传播技术,善行善举,惠泽万民。
时至今日,很多地方还流传着他的传说。
苏轼本人做过礼部尚书,苏辙更是官至宰相。
苏辙,同样才华横溢,兄弟二人与父亲苏洵并称"三苏",共同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家族传奇。
这种以德立身、以学养志的家风,最终让苏氏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苏氏家族的成功绝非偶然。
从苏杲的散财重德,到苏序的刚正不阿,再到苏洵的勤学苦读,最后到苏轼兄弟的卓越成就,这条清晰的传承链条,印证了优良家风的强大生命力。
正如苏轼在《三槐堂铭》中所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正是苏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更应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塑造正直、勤奋、仁爱的家风。
唯有如此,家族才能长久兴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