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音乐综艺赛制,是比赛还是游戏?

音乐观察猿 2022-11-16 19:24:38

前言

如果一位音乐综艺比赛的选手屡屡票数垫底濒临淘汰,却因为自己在所有参赛选手中独一无二的歌曲改编才华而频频被导师发复活卡,甚至被一路保送进总决赛。你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芒果今年有一档不太有存在感的民歌选秀综艺,名字叫《春天花会开》。节目导师有雷佳、谭维维和华晨宇。

图:芒果台民歌竞演综艺《春天花会开》

与传统的民歌演唱节目不同,为了探索民歌和流行音乐结合的可能,节目组找了各种风格和门派的选手进行混搭,不仅有学院派的民歌类歌手和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手以外,还有一些擅长改编、曲风偏欧美向的乐队,甚至是找来了电子音乐人Panta.Q,节目里面用的是他的本名郭曲。

图:知名DJ音乐人Panta.Q(郭曲)

熟悉郭曲或者电子音乐的朋友应该知道他的音乐才华,曾参与过腾讯视频的电音节目《即刻电音》,2021年获得全球百大DJ排名第69名。不过根据今年的最新排名,目前排在全球第133位。

图:郭曲今年全球DJ排名下降至133名

很多观众都会好奇,为什么一位蜚声国际的电子音乐制作人,要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一档国内民歌竞演综艺。

从实际比赛成绩看,郭曲的确水土不服。在前几期的个人表演中,观众投票数始终处于最末阵营,基本都是压线晋级。中间几期团队作战,连着合作了几位夺冠热门选手顺利晋级,但从第九期的个人战开始,排名就屡屡垫底,现场观众不买单。

图:郭曲参赛中票数频频垫底濒临淘汰

原因很简单:第一,参赛歌曲对传统民歌的改编过于颠覆,让部分观众无法接受这样的歌曲形式;第二,他本人的演唱能力确实和其他选手不在一个次元。节目组为了保证节目播出效果,甚至会在现场表演结束后,请他重新补录整首歌,用于在节目正片中播放。笔者曾经有幸亲临现场录制,感觉他的演唱简直就是被全员吊打。

图:Panta.Q郭曲在《春天花会开》现场演唱

一路开挂进决赛,导师保送意图明显

即便连郭曲自己都多次承认唱功垫底,但就是这样一个明显偏科的选手得到了导师们的特殊照顾。比如第九期节目是个人赛,当节目锁定包括郭曲在内的三位票数垫底的选手时,狗血的一幕出现了:主持人手拿三个信封,告诉大家在这期录制之前,每个导师写了一个保送过关的人选,意思就是说选手演唱之前,导师就把晋级名单写好了,选手无论这期成绩多差,只要有人保送就能过关。于是导师华晨宇就利用这样的赛制,把郭曲硬生生从“生死线”救了回来。

图:导师华晨宇一路保送郭曲晋级总决赛

甚至,导师华晨宇还在节目中为郭曲较差的演唱发挥找理由,试图为其开托。

图:导师华晨宇点评郭曲的演唱发挥

其实郭曲从节目第二期初次登场开始,就大受三位导师、尤其是华晨宇的格外偏爱,直接被称赞大才子。之后几乎每期中,华晨宇都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地夸赞。第八期中两人更是直接上台玩起了即兴打碟。在PK台上,无论郭曲的表现如何,华晨宇也每一次都把票投给郭曲,无一例外。

图:华晨宇和郭曲现场合作打碟

节目中除了郭曲,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牛奶乐队。乐队的主唱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郑伟杰,也是走的流行改编路线,曲风比较偏欧美R&B,这让现场观众也一直不买单。不过真正出现问题是在第五、六两期。

因为这两期都是选手合作赛,两组选手合作一首歌,如果观众投票没过标准线,需要导师从两组中选择一组淘汰。结果就是,在导师的支持下,牛奶乐队凭借歌曲改编才华顺利晋级,并连续两次把唱同一首歌的另一位选手淘汰,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图:牛奶乐队现场演唱改编民歌

不仅如此,导师华晨宇还屡屡在节目中表示支持牛奶乐队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怕失败,大胆尝试。他还表示:“如果为了观众而妥协,我会瞧不起你们。”

图:导师华晨宇持续为牛奶乐队打气

到了第七期,牛奶乐队依然是改编了一首民歌,但依然在观众票选中落败,导致最终淘汰。当时华晨宇在现场说:“不用质疑自己,我们一点一点去提高观众的审美”,等于是把选手的淘汰原因直接归因于现场观众审美不够。

图:导师华晨宇在选手淘汰时的激励语

混乱的选拔标准下,导师频出迷惑解释

笔者特别理解华晨宇与郭曲这样的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也特别理解华晨宇等导师一路力挺郭曲、牛奶乐队这样的改编,背后的原因无非就两点:

第一,从节目宗旨来看,这是一档对中国民歌未来方向的探索型节目,需要支持和鼓励对民歌有改编思考的选手;

第二,认为郭曲在同样时间内的工作量和承受的压力比其他选手大。正如华晨宇原话,“别人都只负责唱歌,只用等编曲就好了。但是郭曲不仅要唱,而且所有的歌曲都得自己完成。我知道这种压力强度。”

图:导师华晨宇声称郭曲每周工作量大

以上两点看似合理,但逻辑上都有着明显漏洞。

第一,鼓励民歌探索创新当然没错,可问题在于不应当把有改编才华、有创新意识、坚持做自己作为选手晋级的唯一标准,毕竟这是一档综合型的音乐综艺。虽然华晨宇说的没错,这确实不是一个纯比唱功的舞台,但问题是这也不是一个单纯比拼改编能力的比赛。

可以说,几乎全部的其他选手,无论美声、学院派民歌、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族乐队甚至流行唱法的一些选手,哪一位不是在思考唱法的突破以及整体的舞台表现,即便讲突破也是讲演唱上和舞台表现力上的突破,导师也都在评价他们的音准、现场掌控力等等各个方面。

图:选手拉丹珠多次用出色表现获得耳帝赞誉

但偏偏到了郭曲和牛奶乐队这里,只论改编才华,完全不考虑其它,光是凭借这一点就能干掉PK台上的对手顺利晋级。换句话说,全员都是练歌练唱,只有他们一两个人每周在研究改编。完全属于不同赛道的两类选手,一上PK台,选拔标准就明显偏向郭曲和牛奶乐队。笔者不禁要问:这是不是属于双标?如果比拼创作才华,是不是应该去别的节目?

图:华晨宇称郭曲的才华可以忽略掉演唱表现

微博许多网友都在笑称“华晨宇死也要保到底”,“为什么不直接给他总决赛直通卡呢”,“还用得着一轮轮比赛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说我以偏概全,让我们来看看华晨宇节目中的原话:

图:华晨宇称在才华面前别的都可以不重要

在此特别重申:笔者并不否认郭曲和牛奶乐队的才华,只是针对赛制和选拔标准的统一性问题,向节目组提出质疑。

第二,关于工作量的问题。笔者想问,同样是一周的备战时间,郭曲确实比别人多了编曲工作,但别的vocal型歌手哪个不是在没日没夜练唱?大家都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退一万步讲,即便工作量真的差别很大,是否应该把工作量比别人多就当作自己支持选手的理由?这跟同情分有何区别?笔者认为,站上舞台就应该评价选手台上这三分钟的表现,否则,晋级选拔类节目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图:华晨宇在总决赛留着最高分牌子打给郭曲

选手乱炖,赛制奇葩:难以挽救的口碑

前面已经提到,《春天花会开》这档民歌综艺的宗旨是希望探索中国民歌的未来方向。节目本意当然是好的,也解释了为什么节目组找了这么多风格迥异的歌手来这里混搭,无非是希望碰撞出有趣的火花。

不仅选手多样,三位导师也是各有代表。例如,雷佳就是代表正统学院派代表;谭维维本身所学专业是民族唱法,这些年又活跃在流行乐坛,因此代表着传统民歌、原生态音乐向新民歌的演进;而华晨宇本身没什么民歌基因,他的作用一是给节目吸引粉丝流量,二是负责开拓创新,把最前沿的音乐潮流渗透融合进传统民歌。

图:导师雷佳在节目中演唱《三十里铺》

从节目立场来讲,郭曲和牛奶乐队就是实现节目“探索民歌新出路”的代表性选手。因此,作为年轻导师的华晨宇也自然要去捧这样的改编型选手,只有不断去鼓励他们直面挫折、不要轻言放弃,才能立住自己在节目中的人设。所以从选人晋级来说,他必须无条件地支持郭曲和牛奶乐队,因而必然造成一路保送他们晋级的不公平现象。

笔者看来,上述问题的根源不在导师华晨宇或者选手本身,而在于节目组故意安排了完全不同类型的选手在同赛道内比拼。

从最后一场总决赛的五组选手也能看出,一位正统学院派新天后(龚爽),一个蒙古族乐队(额尔古纳乐队),一个蒙古+新疆混搭二人组(傲日其楞&小麦),一个凉山彝族藏族少女(拉丹珠),最后必然还要有一位负责民歌创新改编的创作型选手(郭曲)。似乎只有这样的搭配才能让节目组对节目理念实现自圆其说。从总决赛五强的类型配置来看,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和“合理”,观众们也都能看出浓浓的剧本感。

图:额尔古纳乐队在总决赛演唱

另一个造成观众吐槽的原因是节目赛制。其实《春天花会开》这档节目的赛制很简单,大部分情况都是观众听审团打分,导师再从濒临淘汰的选手里面救人。笔者全程看完了节目,不得不说,我很欣赏节目的初衷,但认为这个赛制真的过于游戏化、闹着玩了。

回顾以往的音乐综艺,同一场中的晋级规则要么由导师投票,要么由观众投票,要么是导师、观众的投票按百分比累加,但很少有遇到观众投票垫底之后导师屡次捞人回来的情况,甚至没出现过选手还没开始唱就让导师把保送名单写好的情况。

图:导师在选手比赛前提前写好保送名单

这简直堪称史上最狗血赛制。连现场选手听到如此赛制都全员迷惑脸,满屏的观众弹幕也都在表示该规则“不尊重比赛和选手”。

图:选手们对奇葩赛制议论纷纷

总结下来一句话:奇葩的赛制设置,让节目既没博到眼球,又输了口碑。更深一层来看,如今的许多音乐综艺的赛制,正在丧失各大主流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有几个音乐选秀综艺的赛制是真正公平的呢?前不久李玟导师在《好声音2022》录制现场发飙、怒斥节目组黑幕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综艺节目的背后,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暗箱、剧本、内定和黑幕。

幸运的是,《春天花会开》这档综艺节目被同期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和《浪姐3》的热度盖住,所以导师保送选手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如果还有下一季,我有两条建议

笔者认为,音综选择民歌主题,其实大有施展空间。民歌不仅有广泛的国民度,有观众耳熟能详的大批金曲,而且最有潜力辐射到尽可能广的年龄群体。以往的民歌综艺以央视CCTV3、以及部分地方电视台居多,虽然也不乏有《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藏歌会》、《耳畔中国》等较为正统的民歌演唱表演节目,但一直缺乏一档能同时抓住老、中、青、少四代眼球的精品综艺。

在近些年的芒果《歌手》舞台上,让大众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些歌曲代表,几乎无一不是流行音乐和传统民族底蕴的融合之佳作,例如腾格尔《天堂》(蒙古族民歌)、龚琳娜《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张韶涵《阿刁》(结合藏族故事)、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蒙古族场景)、谭晶《九儿》(山东乡村场景),等等。

图:谭维维在《春天花会开》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从这个意义来说,芒果的《春天花会开》确实是探索民歌传承问题的一把钥匙。笔者全程看的正片完整版,总体还是非常喜欢的。用耳帝的话说,该节目的选手们“整体实力很强,在声乐水平这一块可以说是近年来的非成名歌手竞技类的音综最高水平”。如龚爽、拉丹珠、额尔古纳乐队(主唱:呼和图拉嘎)、傲日其楞&小麦、张群航、周义晨、吉萨沙玛、张宏宇等选手贡献了无数精彩的表演。此外,常驻嘉宾雷佳、谭维维、华晨宇,以及飞行嘉宾袁娅维、A-Lin、张信哲等导师的表演也都非常惊艳。总决赛嘉宾阵容更是堪比《歌手》总决赛,,如阎维文、龚琳娜、石倚洁、杭盖乐队、尚雯婕、许茹芸等,且都有非常精彩的表演。

图:阎维文担任总决赛评委并演唱

做一档民歌主题的节目,最难的是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爱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节目对民歌的推广与传承的意义。而如何做到“年轻化”,当然需要适当的改编,但过于颠覆性的改编又会折损歌曲的传统精神意蕴。

如果芒果会继续办下一季,笔者认为有两个思路:

一种思路是摒弃游戏思维,在20年前央视青歌赛的赛制基础上进行创新,分传统学院派演唱、原生态演唱和音乐制作改编三个赛道,邀请各种风格的参赛选手,按照赛道进行专业比拼。节目需要将各个赛道的评分和晋级标准设置得非常公开透明,例如学院派选手就是比拼演唱实力加音乐文化素养综合实力,音乐制作人赛道就是比拼制作改编能力和对歌曲文化意境的理解能力,等等。

简单说就是,这种思路是:要做就做最专业,让早已消失的专业音乐比赛重回大众视线,做一场既精彩纷呈,又富有教育科普意义的高水准音乐综艺。节目可以保留真人秀的部分,可以尤其注重对民歌底蕴的挖掘介绍,并注意讲透其在音乐改编中的贯彻体现。

另一种思路是让民歌演唱选手与音乐制作人“1+1”组队PK,在不断地变换合作对象中挖掘选手身上独有的特质,擦出新的火花。笔者更倾向于这种创新思路,既能让各种风格的民歌选手各留所长,又能让各位音乐制作人的歌曲编创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这种竞演模式可以参考今年优酷和灿星做的一档垂类综艺《超感星电音》,节目中就是由演唱流行、R&B、说唱、音乐剧等风格的多组歌手,分别和国内顶尖的DJ电音制作人们互选组队,完成一次次惊艳的表演。这样就避免了把制作人和歌手放在同一个赛道比拼的尴尬。

图:张靓颖和DJ WhyBeatZ合作表演电音

最后,无比期待《春天花会开》节目能有下一季。希望节目越办越好!

+ + + + + + + + + + +

本文小结

近些年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赛制规则日趋游戏化,导师评价有失公允,幕后暗箱操作不断,离公开透明愈走愈远,正在逐渐丧失各大主流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不断挑战观众们的接受底线,也破坏着一众高质量节目的口碑。

关于节目模式和赛制规则,笔者为明年的《春天花会开2》提出了两条建议,希望节目组能看到。

+ + + + +

本期话题

你认为如今选秀节目的赛制和规则公平合理吗?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第一时间获取原创文章。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0 阅读:18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