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昕正式上岗,亮相云南新工作,多年坚持获回报,并非乒协安排

桃子侃世界 2025-04-10 16:17:20

直板魔术师许昕:人民艺术家的乒乓传奇之路

有人说,看许昕打球像在欣赏艺术表演。这位左手直拍的“乒乓魔术师”,用球拍在赛场上画出的弧线,总能让人忘记胜负,只记得那份独属于乒乓球的浪漫与灵动。从江苏徐州走出的少年,到身兼运动员、亚乒联副主席、创业者的多面手,许昕的每一步都踩在了乒乓球运动的脉搏上。

一、逆流而上的直板革新者

在横板打法横行的时代,许昕硬是让直板焕发新生。身高1米81的他,靠着中远台的正手弧圈球独步天下,拉出的旋转和弧线堪称“反物理”。别人退台是劣势,他却能化被动为杀招,反手一记“海底捞月”救球,成了球迷津津乐道的名场面。国际乒联曾评价他的球风是“献给乒乓球的视觉诗”,而中国观众更爱叫他“人民艺术家”——毕竟,能把竞技体育打成艺术展的,乒坛只此一家。

二、双打之王的冠军版图

翻开许昕的履历,最亮眼的不是单打金牌,而是那双“点石成金”的手。从2009年与马龙首夺世乒赛男双冠军开始,他与张继科、樊振东、刘诗雯等搭档横扫各大赛场,双打胜率超90%。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他身兼三项摘得混双、男双两冠,被戏称“铁人三项选手”。就连东京奥运会的混双银牌,也被视为“昕雯联播”组合留给球迷的意难平——若不是伤病困扰,那本该是个更圆满的结局。

三、从赛场到讲台的华丽转身

2021年后,许昕的身影逐渐淡出国际赛场,但故事远未结束。他在上海创办的“Xuperman”乒乓球馆,用国际大赛标准的照明和地胶,把专业训练与潮流空间结合,连凳子都用再生海绵制作。虽然180元/小时的定价引发过争议,但明眼人看得出,这位老将想改变的不只是打球方式,更是乒乓球的生存土壤——当年轻人在ins风球馆里边喝咖啡边对攻,谁还说这是中老年专属运动?

四、亚乒联的“斜杠主席”

作为亚乒联第一副主席,许昕的西装造型比球衣更频繁亮相。这个职位可不好干,既要推动亚洲乒乓发展,又要为中国争取话语权。去年深圳亚洲杯改制,把单日六赛的魔鬼赛程改为每日两场,正是他站在运动员角度的提议。有记者问他如何平衡多重身份,他笑着抖包袱:“十年前买的西装还合身,但操心的事多了好几倍”。这回答很许昕——总能把压力变成段子。

五、永不谢幕的乒乓情缘

35岁的他仍是上海队主力,今年将第五次踏上全运会征程。面对北京队的马龙、王楚钦,还有东道主广东队,他坦言压力山大,但转头又冒出金句:“打球不能光要成绩,还得让不看球的人觉得有意思”。这话听着耳熟吗?像极了当年那个在赛场上背后击球的“浪子”——胜负之外,他始终记得乒乓球最本真的魅力。

如今的许昕,会在训练馆手把手教孩子握拍,会在亚乒联会议上据理力争,也会在直播间和马龙互怼“高原反应是借口”。有人说他活成了乒乓圈的“六边形战士”,我倒觉得,他更像中国乒乓球的活水——既能托起新生代的浪花,又能滋养更广阔的土壤。当人们讨论“运动员转型”时,许昕早已用行动证明:传奇的延续,从来不止于奖牌。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