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美国刚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竟然系统崩溃了!
这一现象,意外揭开了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皇帝新衣”。
就在4月11日,数万批货物因此免于缴纳关税,美国政府的巨额预期收入瞬间化为乌有。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失败,根源在于其试图同时追求三个相互冲突的目标:激进的关税政策、有限的行政资源投入以及维持经济运行效率。
这三个目标如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相互制约,无法同时达到最佳状态,最终导致了海关系统的崩溃和政策目标的落空。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其激进性著称。
高额的税率、广泛的商品覆盖范围以及频繁的政策调整,都给海关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半年内七次调整,涉及8000多种商品的税率变动,使得海关系统如同在不断变化的迷宫中寻找出路,疲于应对。
这些激进的政策举措,最终成为了压垮海关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海关系统建立于2003年,其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当前的贸易需求,仅能满足60%的贸易量。
正如乔治城大学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莱恩所言:“这就像用拨号上网时代的技术处理5G时代的流量需求。”
系统老化的问题日益凸显,而与此同时,美国海关还面临着人手严重不足的困境。
根据纽约大学的研究,要有效执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海关至少需要新增1.2万名专业人员。
然而,在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机构“优化”中,海关反而裁员15%,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位海关官员匿名表示:“我们现在识别中国商品原产地的时间,比三年前延长了4倍。”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5万名员工,需要处理每年高达3.3万亿美元的进口贸易和2.1万亿美元的出口贸易,此外还要负责人员入境、缉私、非法移民等事务。
在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海关系统不堪重负,最终“崩溃”。为了维持所谓的“效率”,海关不得不“简化”流程,允许进口商先提货后缴税,实际上是变相鼓励了逃税行为。
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损害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国际信誉。
海关系统的崩溃并非孤立事件。
短期来看,美国损失了巨额的关税收入,按照每日20亿美元的进口额计算,故障期间每天损失约2.9亿美元。
长期来看,美国的国际信誉受损,多家跨国企业将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沃尔玛等零售商也开始绕过美国重建供应链。墨西哥则取代美国成为部分农产品的区域中转枢纽。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加速发展,削弱了美国海关的信息优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系统崩溃不是技术事故,而是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必然遭遇的滑铁卢。”
随着新一轮关税生效日期的临近,美国海关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预计需要处理的免税申请将增长300%,原产地验证的工作量也将增加5倍,走私风险指数更是升至近十年来的最高点。
这场看似偶然的系统故障,实际上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深刻警示。
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存在,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最终只会损害自身利益。
那么,大家认为,美国该如何摆脱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困境?
信息来源:美国海关报告关税系统出现故障 暂未征收关税——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