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上海,中美两军重磅会晤

张倩千 2025-04-16 16:29:47

据人民海军消息,4月2日至3日,中美两军在上海举行2025年度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在这之前,解放军刚结束“海峡雷霆 - 2025A”围台军演。两天的高强度演训,解放军完成打击台岛能源设施、围台查扣非法船只等贴近实战的任务,为未来可能的登岛行动筑牢根基。而就在解放军围台军演落幕之际,美军印太司令部军官团乘坐专机抵达上海,与中方展开海上军事安全磋商。

此次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双方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就上次会议以来的海空安全形势进行交流。官方报道用“坦诚、建设性”来形容交流氛围,其实就是各说各话,暂时没达成重大成果,不过为后续沟通留了门。双方还评估了《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执行情况,探讨改进海上军事安全问题的办法。但这次会议,中方态度格外强硬。中方明确指出,美军舰机在中国当面海空域的侦察、测量以及高强度演训活动,极易引发误解误判,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和军事安全。中国军队定会依法依规回应美方的危险挑衅行为,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美军核潜艇(资料图)

一直以来,美方在中国大陆周边的侦察测量和军事演训活动十分猖獗。每年美军飞机侦察活动超千次,算上各类演训,一年超过三千次。美方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似乎以“世界老大”自居,到处横行。以往其他国家要么没机会与美国就此类问题磋商,要么即便有机会,也因忌惮美国而不敢直言反对。可中国不一样,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上,对美国毫不客气。

回顾历史,中美两军沟通机制曾因美方击落中国民用飞艇以及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行径,在2023年8月31日中断。直到2023年11月中旬中美首脑会晤后才恢复,其中就包括这次举行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按惯例,中美海上军事磋商通常每半年一次,时间在每年4月初和11月初,地点在中国和美国间轮换。但这次却有明显不同,正值解放军围台军演,且美国打破地点轮换惯例,主动来中国商谈。这背后反映出美军在解放军坚定维护领土完整的态势下,极力避免擦枪走火的诉求,同时也显示出特朗普新政府军事班子,试图借此机会了解中国军事机制和对外立场。

2024年,美军各类侦察机针对中国的抵近侦察次数多达约1000次,相较以往,频率持续上升。战略轰炸机方面,B - 52H、B - 2、B - 1B等型号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次数大幅增加,全年共计32次,总出动架次达到56次,是2023年的两倍之多。美军侦察船只全年在南海忙碌,不停地进行情报搜索。航母打击群一年8次进入南海,还有至少13艘核潜艇在南海及周边海域活动。不仅如此,美国还拉拢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频繁在南海等地举行联合演训,刻意推动地区局势升温。

美方军事演训活动(资料图)

然而,美军又有矛盾的一面。每当解放军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军便退避三舍。在此次对台军演期间,“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绕道菲律宾南下前往中东,没走巴士海峡,“华盛顿”号更是未驶出日本横须贺港。直到解放军军演结束,美军才派飞机进入台湾岛以南24海里空域监视,结果遭到解放军战机拦截。美军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行为,实则反映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解放军海空应对能力不断增强,美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已力不从心。美方清楚,虽然其仍拥有全球最强军事实力,但在西太平洋,已不再具备往日的绝对优势。

一旦中美爆发直接军事冲突,胜负难料,即便美军获胜,也将付出惨重代价,甚至可能致使其全球军事霸权体系瓦解。但美国政界和军方,又不愿放弃坚持多年的战略,不愿默许中国完成统一,也不想主动退出第一岛链。尤其在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加剧,反华成为两党为数不多的政治共识的情况下,没人敢提出撤出“第一岛链”。所以,白宫和五角大楼一面通过军事行动配合外交、军售等手段,维持台海、南海等海空域紧张局势,一面试图在中美两军间设置“护栏”,防止直接军事冲突。

美方军事演训活动(资料图)

面对美国这种霸权主义战略,解放军毫不退缩,明确表明立场。解放军不会因美方要求就放慢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动步伐,定会依法应对美方一切危险挑衅行为。这彰显出解放军在实力提升后,有十足的信心和能力在台海、南海等方向,有效应对美方危险行动。

这次中美两军在上海的“坦诚对话”,是双方避免直接冲突的务实之举,也深刻反映出西太平洋战略博弈的深层矛盾。美军的矛盾姿态,凸显其在亚太权力格局变迁中的战略焦虑。而中国则清晰有力地传递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未来,中美围绕台海、南海等问题的较量将更加复杂。美国或许还会用“模糊战术”搅乱局势,但解放军“不退不让”的底线思维以及持续提升的实战能力,正逐步重塑区域力量平衡。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每一次舰机相遇,都在为地区安全局势和未来发展走向书写新的篇章,国际社会也正密切关注着这一关键进程中的每一步。

0 阅读:169

张倩千

简介:每日分享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