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电影金像奖,已来到第43届。
笔者在一周前,对各大奖项做了一个超前预测,今日正好复盘。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大奖猜错、新晋导演猜对,七个技术奖,尽数被《九龙城寨之围城》收入囊中,基本正确,原创音乐和原创电影歌曲猜错,演员奖方面,新演员放弃没猜,女配猜错,男配、女主猜对,男主角猜错。
一半一半。
但此时此刻,想谈另一个话题,从“拒绝造神”到“疯狂造神”的金像奖。
这似乎比赛果更有趣。
何谓“造神”。
不讳言,以香港电影金像奖数十年历史而论,我们经常会看到,其会对某些演员的加以“厚爱”,又会对另外一些演员“苛责”。
从表象而言,“厚爱”就意味着“造神”。
比如,以《英雄本色》崛起的周润发,四年之内三封金像奖影帝,以《重庆森林》初封的梁朝伟,十一年之内五封金像奖影帝,梁家辉跨四个十年四封金像奖影帝,再到刘青云十九年四封影帝,先不谈演技高低,这绝对是应封尽封。
尤其最近两三年。
先是刘青云以粗糙又不讲逻辑的《神探大战》三封金像奖影帝,后是梁朝伟凭平庸浅薄的《金手指》创六封金像奖影帝纪录,而后,刘青云又凭一部《爸爸》,四封金像奖影帝。
这当然就是明目张胆的“封神”之举。
而奖项这个东西,确实有某种“魔力”的成分。
当大奖在手,谁能不服?
但金像奖史上,其实曾经拒绝过“造神”。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二十年前,郭富城凭一部《三岔口》,击败携《黑社会》而往的梁家辉,首次提名,就被封影帝。
坦白说,演员郭富城,真的可以视作香港影坛的“异数”。
他的表演,并不循规蹈矩。
几乎所有演员,都在“戏骨”路上不断打磨,追求表演的流畅度和自然度,他却一步跨入深度、厚度和爆发的层境当中。
就如《三岔口》,他击败梁家辉的关键,就是深度入戏、丰沛的情感与极致的爆发力。
这是绝大多数演员所不具备的能力。
港影名宿谭家明见猎心喜。
他不顾投资人意见,钦点郭富城,出演自己时隔十七年再度出山的大作《父子》。
而这一次,郭富城以“原始的爆炸力”,不但牵动了观众的脉搏,更轻松就将香港影坛另一老将吴镇宇斩于马下,连庄影帝。
没有人再敢质疑郭富城的表演能力,他也从此,滋生了真正的野心。
难度、新意与变化,就是核心追求。
连庄影帝。
在整个华语影坛的历史上,迄今为止都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
这是压服一切不服的力量。
理论上来说,香港电影金像奖这边,对于表现如此卓越的香港演员郭富城,只需要顺势扶上一把,声势不下周润发和梁朝伟的“第三神迹”,就将诞生。
但当郭富城携《三岔口》和《父子》回到香港影坛的战场上,却先逢莫名的“右二内定”谣传,后遇“你才不过提名两年”的荒唐逻辑,硬生生在家乡,迎来连场惨败。
且非战之罪。
而在继《三岔口》、《父子》、《C+侦探》和《杀人犯》五年四度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之后,其表现绝佳的《寒战》、《浮城大亨》,竟连提名都不可得。
再当他心灰意冷,携《踏血寻梅》而往,认为自己“可能还需要更努力一点”的时候,金像奖评审告诉他,你可以封帝了。
此刻,距离他第一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恰好过去了十年。
已知天命的郭富城,意外又坦然。
再后来。
他交出《寒战2》,与前作比起来,郭富城在电影中,更显沉稳、内敛,又更添一缕若有若无的腹黑与雄谋之气。
再呈奉《无双》,颓废、懦弱、孤傲、诡谲、癫狂、冷血,善变的眼神和情状之下,你简直不能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李问。
又献上《麦路人》,一出边缘人的困境,无声淌泪。
更有封神之作《临时劫案》,从入镜开始,梅蓝天这个角色,就仿佛有某种魔力,将整部电影的聚光灯,锁死在了自己身上,所有人都沦为了陪衬,而其表演,无论起承转合、内收外放,没法找到任何瑕疵。
打个比方,就好像拿到一套超高难度的试卷,他却竟然考了满分。
除了《寒战2》,另外三部电影,都入围了影帝竞逐。
但无一例外,统统败北。
六封影帝、四封影帝。
粗看起来,这些字眼当真有好大的威风。
而“造神”一事,真是祸害颇多。
无他,《我要成名》、《窃听风云3》、《金手指》和《神探大战》,在港片之河里,都是些什么破铜烂铁?
又转过头来,什么,刘青云凭文艺片《爸爸》又封影帝,表演很不错?
哦。
所以郭富城得奖了没有
主观臆断,你才想是想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