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有一个细节,很多人认为是金庸的笔误,或者说是记忆偏差,导致前后矛盾。即,张三丰在张无忌和明教众人面前,说自己当年曾和鹤笔翁对过一掌。
但显然,这不是事实。张三丰百岁寿辰时,的确和鹤笔翁交了手。但当时鹤笔翁抓着小张无忌,一点也没有和张三丰对决的意思,他只想逃跑,但被张三丰一招之间制住,再也不敢动弹。全程,鹤笔翁没有任何反抗,何谈对掌?
再说了,以玄冥神掌的设定,内力低于对手,寒毒就会反噬到自己身上。鹤笔翁为何不敢全力攻击俞莲舟?就是因为畏惧武当七侠的名头。对弟子都这么畏惧,更何况师父?
总之,那日在武当山上,鹤笔翁和张三丰,绝对没有对掌。至少,金庸的文字描写里,绝对不涉及对掌一说。

但我们把篇章翻到十年后的武当山之战。当时赵敏带人去武当山寻衅,张无忌带明教手下奔赴武当山,替太师父解了围。而赵敏准备撤退的时候,张无忌去追,玄冥二老突然站出来,击退了张无忌,并且还打退了前来救驾的杨逍和韦一笑。
然后,张三丰在大殿之上,当着张无忌以及所有明教高手的面,说自己当年和玄冥二老其中一人对过一掌。
那么,这是不是金庸的笔误呢?是不是记忆的偏差呢?
你当然可以说是。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张三丰刻意在给明教一个台阶下,而且,是一个大大的台阶。

其实当时张无忌,杨逍,韦一笑三人是非常狼狈的。三个人先后被玄冥二老打退,而且还受了伤。要知道,这三人,基本上可以算是明教当时最强的阵容了,当然,还有一个殷天正。而明教最强三人组,居然被玄冥二老如此轻易地暴揍,明教的颜面何在?
所以,玄冥二老的档次,就是一个涉及到明教面子的重大问题。
张三丰为何强调自己和鹤笔翁对过掌?其实就是为了渲染鹤笔翁实力强大。你想,一个人敢和张三丰对掌,这起码是一个宗师级的高手吧?在江湖上,不说数一数二吧,但至少也是排名前几的角色。只有这样的高手,才配和张三丰对掌,才有资格,和张三丰直接硬碰硬。

张三丰的言外之意是,这鹤笔翁虽然当时没有自报家门,但以他的实力,他绝对不是阿二阿三之流,他在江湖上是有极强的实力的,而证据,就是他曾和我这个武林天花板对过掌。至于对掌的结果,你们不用管,反正,能和我张三丰对掌的人,本身他的档次就有保证了,而且,此人和我对掌之后,居然还能活到现在,你们细品吧。因此,你们输给这样的人,不丢脸。
说实话,当时张无忌杨逍韦一笑三人,的确有点灰头土脸,实在太难看。张三丰如果不找一个台阶给明教,那么后面的交流和沟通,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所以,张三丰必须要刻意抬高鹤笔翁,才能让明教不那么尴尬。这个台阶,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徒孙张无忌,其实,更是给杨逍和韦一笑这两个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