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殷野王的武功不在他父亲之下,多多少少有点违和感,毕竟父子两人年龄差距那么大,功力应该差得很远才对。但倚天中,有两个细节,疑似已经把殷野王归为一流高手。第一个是,光明顶之战前夕,殷野王现身和灭绝师太对峙,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殷野王的名声,这二十年来在江湖上着实响亮,武林中人多说他武功之高,跟他父亲白眉鹰王殷天正已差不了多少。
当然,这只是江湖传说,毕竟殷野王四十岁之后,金庸的确没有给出过他的交手战绩。
第二个,就是屠狮大会,二战三渡的时候,张无忌选人顺序给出的暗示。张无忌挑人和自己闯金刚伏魔圈,肯定是按实力从高到低选。他先选了杨逍,然后依次是范遥,韦一笑,当然,后两者由于各种原因,都无法出战。重点是接下来的人选,张无忌居然挑了殷野王。不选殷天正,是因为张无忌担心自己的外公年迈,这倒好解释,但宁可选殷野王也不选五散人,是几个意思?可见,殷野王的实力,应该高于五散人。
甚至,张无忌敢在这么关键的对决中选自己舅舅出场,就是因为对舅舅的实力有一定的信心。

那么,殷野王当时真的达到了一流高手的境界了吗?
并没有。
还是屠狮大会,二战三渡这场经典对决,金庸不经意间写了一句话,悄然把殷野王排除在了一流高手的行列。
张无忌独战渡厄渡劫,殷天正和杨逍合战渡难,此战到了关键时刻,马上就要斗出分际,此时,金庸写到——眼见太阳由偏东而当头直射,更渐渐偏西。空闻、空智、范遥、韦一笑等高手这时已看出了双方胜负之机。
注意,此时在旁观战的,只有少林的僧人以及明教的高层人物,但这里面,称得上一流高手的,并不多。金庸为何在这里只写空闻空智范遥韦一笑四人呢?就是因为,只有他们四个,在观战人群中,算是一流高手。

一流高手不仅是武功高强,眼力也是很精准的,对于这种极高水准的对决,他们对于胜负节点的理解和判断,肯定也高于其他人。所以,只有这四个人,才能有这样的能力。
在这里,金庸并没有提周颠,说不得,彭莹玉,张中。因为,他们和一流高手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同样,这里也没有提殷野王。所以,殷野王,也就自动排除在一流高手的行列之外了。

关于一流高手的设定,金庸在倚天中给出过模糊的范围。首先,在介绍真武七截阵时,金庸说江湖上一流高手不过寥寥二三十人。通读全篇,我们不难找出这二三十人,比如三空,比如左右使,四法王,灭绝等等。另外,金庸在写丐帮的执法传功长老,史火龙,以及后期的武当四侠时,都明确说过他们是一流高手。
不过,殷野王虽然不是一流高手,但这一趴,最尴尬的应该是五散人了。因为,他们在张无忌的选人顺位上,还不及殷野王。由此可见,殷野王在明教当中扮演的,就是划分一线人物和二线人物的那条线。
那为什么张无忌在看到韦一笑被渡厄用内力震飞以后还想让殷野王出战,如果殷野王真达不到一流高手的实力,难道张无忌要让他舅舅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