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抢着种的“大黄”,原来有这么“靓”点,建议先了解再种

吴江野鹤 2025-04-19 14:38:43

翠野茫茫,药香飘逸,独赞大黄。看根基粗壮,叶如剑指,花开细碎,色染其黄。山野深藏药典名扬,千古流传疗疾伤。细思量,此草真神物,济世良方。

神农尝草留芳,记功效,攻积导滞强。泻热通肠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古法泡制,新方配伍,妙手回春显奇章。当歌颂,大黄功绩在,匠者心藏。

图片01):大黄地上植株

这是一首关于“大黄”的词,文中对“大黄”的株型特征及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细细读来,还是很有“品”味。

在浩瀚的中药材资源植物之中,有一种药材以其独特的药效和丰富的药材趣味故事而备受人们的瞩目,它便是大黄。

图片02):给大黄除草

本期图文,我们就以“大黄”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大黄”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从“黄根”到“大黄”的“起名”变迁:

大黄的名字“起名”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药材趣味故事。

图片03):大黄地下根茎

相传,古代有一位姓黄的江湖郎中,人戏为称“五黄先生”。原因是他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味药材而闻名。

每年春天,五黄先生都要进山去采药。因远道而不能回,于是他就借宿在山野上一户姓马的人家。

马家对五黄先生照顾有加,茶上手饭上手,好吃好喝地侍候着,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图片04):给大黄人工除草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变 故”夺去了马家的房屋和主人的爱妻,只剩下父子俩相依为命。五黄先生深感同情,便带着宿家的幼子马骏一同上山采药、卖药,来维持家里的开支,并将自己的精湛医术准备传承给他。

某日,一位虚弱的孕妇前来求医,恰巧五黄先生上山采药去了不在家里。

图片05):入药部位

徒弟马骏错将治泻的黄连用成了泻火的黄根,导致孕妇大泻不止,险些丧命。

此事后来闹到了县衙,五黄先生主动承担了责任,请求县官判自己的罪,而不要伤害马骏。因为马骏还没有找老婆,不能毁了他一生的大好前程。

县官被“师徒”两人的情谊所感动,就从轻处罚了五黄先生。并提醒五黄先生,黄根药性猛烈,建议改名以避免混淆。

于是,“黄根”便更名为“大黄”,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并沿用至今。

图片06):给大黄人工除草

大黄是宫廷用药之中,应用得最多的“补 品”药:

在古代的宫廷御用药之中,常见的“补品药”有人参,鹿茸,燕窝等。除此之外,就是大黄。被人们称为“出将入相”的良药。

图片07):人工种植大黄

宫廷中御用大黄的历史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名为“姚僧坦”的江湖名医,用单味的大黄治好了粱元帝的心腹疾,于是在宫廷的处方之中,就留有了记载。

后来,但凡在宫廷中的太后,宫女,太监等,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凡是有“滞内存”(积食),实火血热,瘀滞经闭等疾症状,御医都会在处方中加用“大黄”这味药物。

很多人都知道“大黄”有“泻下”作用,但却不知道它的“补 益”作用。

古代名医张子和说:阴虚则补之以大黄。慈禧“老佛爷”常服的“通经甘 露 丸”中,就有大黄的成份。

图片08):连片种植出来的大黄

人工种植“大黄”,是农业经济效益与农业产业链的新引擎:

大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不仅药用价值显著,还具有很高的人工栽培价值。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草药疗法的重视,大黄的市场需求在每年不断地增长,人工种植大黄已成为一个充满发展“钱”景的农业项目。

据统计,种植一亩大黄可获得大约15000元的种植毛利润,与传统的玉米水稻等种植业相比,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大黄的人工种植。很多人即便自己没有土地耕种,也要去租赁很多耕地来种植大黄。

大黄的人工种植周期为2-4年(与黄连差不多,但很多也根据其田间长势情况,也会相应地缩短人工种植时间),需要特别小心地采挖,以免损伤植株的根部和根皮。

图片09):早春的大黄地上植株

然而,正是这份耐心与细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大黄药材。

大黄的种植不仅带动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增加,也为当地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相关农产品的销售和经济收入。

更重要的是,大黄人工种植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中草药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中草药产业的综合实力。

“大黄”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千里光族千里光亚族橐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众多“大黄”根茎的统称。

图片10):山野上的大黄

《中国植物志》第77卷第2部中载大黄(橐吾)的地下根状茎为肥厚的根茎部,多数簇生,黄褐色;茎上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大黄叶片圆形或卵圆形或阔卵形,掌状浅裂,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脉掌状,网脉突起。叶长4㎝~10㎝,宽8㎝~20㎝。

大黄的花序为复伞房状花序,可长达20㎝,小花5~7朵,全部管状,黄色,伸出总苞,冠毛与花冠等长。花期6-7月,果期7-8月。

大黄的生长环境多在高寒山区,比如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以下左右的地方生长发育。甘肃、青海、四川、西藏、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均也有出产。现多为人工种植大黄。

大黄地下根茎呈棕黄色或棕红色,横断面有花纹,味苦,有清香。

图片11):野生的大黄植株

这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使得大黄在中药材中独树一帜,成为许多方剂中的重要成分。

苏恭说:大黄的叶,子,茎都像羊蹄(草),但茎高达六七尺,而且脆,味酸,叶粗长而厚,根细的像宿羊蹄,大的有碗大,长二尺,其性湿润易蛀坏,烘干就好。

吴普说:大黄生长在蜀郡北部或者陇西。二月叶子卷曲生长(刚出土时苗态),黄赤色。叶片四四相当,茎高三尺多。它三月开黄色黄,五月结实黑色,八月采根。根有黄汁,切片阴干。

“大黄”可以入药,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功效:

大黄在中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图片12):野生大黄

《神农本草经》中载:大黄,味苦,性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从这段文字记载来看,大药作为中药材,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

《中药大辞典》中载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生军”“川军”等。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外用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图片13):山野上的野生大黄

因此大黄的药用价值,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大黄可通便泻热:

大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肠道蠕动,有效缓解便秘问题,尤其是用于急性便秘的治疗。

图片14):人工大黄除草

02)大黄可清热解毒:

大黄具有较强的清热功效,能够帮助降低体内的热毒。常用于湿热下注导致的黄疸、湿疹等症状的缓解。

03)大黄可以活血化瘀:

大黄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情况的治疗。

图片15):大黄地上植株

04)大黄可以凉血止血:

大黄还能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

此外大黄还有逐瘀通经、破积滞、治痢疾等多种功效。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就有多处使用大黄的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现代研究发现,大黄还具有“泻下”作用,“解热”作用,“利胆保肝”作用,“止血”作用,“降血脂”作用,“活血”作用,“抗感染”作用,“调节免疫”作用。

写在“大黄”最后面的结语:

综上所述,大黄不仅是一种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和趣味传奇故事的药材,还是一种具有很高栽培价值效益和药用价值的植物。

图片16):大黄的入药部位

大黄以其独特的药效和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在中医药领域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我们一同珍惜“大黄”这份自然的馈赠,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让大黄这一古老而神奇的药材,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0 阅读:6

吴江野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