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职业健康护航,心理健康同行

上海黄浦 2025-04-25 10:51:03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本次邀请的专家是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浦区卫生健康监督所)环境与职业卫生科副科长、副主任技师陈军,环境与职业卫生科职业卫生专家副主任医师王曙。

当下,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等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新兴职业更是成为“重灾区”,众多劳动者在心理健康的“情绪暴雨”中挣扎。那么,职场心理健康究竟面临着哪些挑战?又该如何识别预警信号、筑起防护网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聚焦于“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随着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等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已成为职业健康体系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关注职场“心灵绿洲”,为劳动者筑起身心健康的防线!

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不可忽视的“隐形战场”

职业病防治不仅关注粉尘、噪声等物理危害,还需重视由职业压力、人际冲突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国家卫健委2024年调查显示:22.3%的职场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压力,新兴职业成“重灾区”,互联网从业者焦虑检出率35%,医护群体抑郁风险翻倍。76%的离职与心理耗竭相关,仅有12%的人主动寻求帮助。尽管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尚未将“职业紧张”等心理问题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但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

职场心理健康通常面临的“四大挑战”

职场通常面临职业紧张与压力、职业倦怠、身心关联性疾病及人际家庭矛盾这“四大挑战”。

职业紧张与压力:高强度工作、任务超负荷可能导致的焦虑与失眠。

职业倦怠:长期情感耗竭、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引发抑郁倾向。

身心关联性疾病:久坐、重复性劳动引发的颈椎病、鼠标手等疾病,进一步加剧心理负担。

人际与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传导至家庭,影响亲子关系与婚姻质量。

关注职场“情绪暴雨”的预警信号

职场心理问题通常会出现身体警报,比如持续性失眠、头痛、肠胃紊乱;行为异常,易怒逃避、拖延加剧、社交回避;认知滑坡: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自我否定。

企业、个人、社会多方联动:共筑心理健康防护网

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打造“健康友好型”职场。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如设立员工心理咨询室、引入EAP(员工援助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优化工作环境:通过弹性工时、减压空间设计降低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加班。创新宣教形式,传递心理健康知识。

劳动者个人应主动调适,掌握“心灵自救”技能。科学减压、学习冥想、正念呼吸等放松技巧。平衡工作与生活:保证充足睡眠,培养兴趣爱好,建立社交支持网络。

社会与政策提供完善保障,推动心理健康制度化。强化职业健康监测: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未来可探索将心理压力指标纳入评估体系。推动立法保护:呼吁将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等纳入职业健康管理框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健康职业观念。

从“心”出发,守护职业健康未来

职业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安全,更是心灵的安宁。2025年职业病宣传周,让我们共同呼吁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界携手行动,将心理健康纳入职业健康管理的核心议程,为每一位劳动者营造尊重、包容、健康的职场环境!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樊陆佳

制图 / 蔡嵩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