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不行了?人民日报表态:死的不是实体店,是20年不变的经营脑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08 03:22:18

实体商业不景气,除了世界和中国经济本身的运行周期所造成的固有波动以外,民间舆论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看法——电商。

事实上关于电商对实体的争论,早在淘宝等最早一批电商平台出现的时候就不绝于耳。

想当年,电商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口号席卷而来,若是从“商品的搬运工”这一角色来看的话,电商确确实实效率要比实体高得多,且市场价值也更大,这是不容置疑的。

现如今,电商已经蓬勃发展了十几年,实体店铺所受到的冲击大家都有目共睹,那么,是不是就说明,实体店被“消灭”,完全就是电商的罪过呢?

人民日报犀利点评:“死的不是实体店,是那些20年不变的榆木脑袋!”

为啥这样说呢?

从电商与实体店之间这十多年来的“斗争”结果来看,的确有大批量实体店在猛烈的冲击下关门大吉,然而被许多人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仍然有一部分实体一直在稳健增长。

从全球视角来看,电商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东西,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像是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等国家都有电商购物平台。

那为啥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所受到的“摧残”最为显著?

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家乐福,全中国已有近百家门店关门歇业,

还有遍地开花的永辉超市,2024年永辉超市一年亏损了27个亿,

乃至曾经创下19年未关一店的大润发,近年来也频繁传出关闭门店的消息。

反观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胖东来,买个菜要排队拿号,多少人宁愿开车、坐高铁前来购物消费,每逢节假日门口排队的人都要绕商场几圈,光是2024年,胖东来集团旗下13家门店,销售总额就达到了169.64亿元。

除了这种大型商超,几乎涵盖了90%类目的线下零售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光是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有6882家门店宣布闭店,其中除了沃尔玛、永辉超市、大润发、盒马生鲜等大型商超之外,还有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头部连锁品牌。

在这六千多家关门的门店中,餐饮业就有6000多家。

还有一个倍受电商冲击的行业是实体书店。

过去,人们想买书必然要走到附近的书店去翻一翻看一看,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但是在电商崛起后,电商平台的书店种类更加齐全,一家店即可覆盖全国。

而且,线上书店,尤其是头部书店的拿货量比实体书店更大,议价权更重,这些因素叠加,线上的价格更显优惠。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线上购书。

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一定比实体店更便宜,这个观念已经普遍根植在人们的心中。

除了价格,电商平台似乎比实体店更省时省力,更有保障。

刮风下雨、寒来暑往,消费者在家动动手指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有售后问题也能呼唤快递上门退换货,连运费都不用出。

当然了,在这样强势的竞争下,也没人拿刀架在实体店的脖子上逼着他躺平。

当年咱们在实体店购物时,绝对都遇到过店员对顾客横眉竖眼的情况,买回家的商品若是出了问题,去调换的时候还免不了要跟老板争执一番。

如此快捷的服务再加上超高的性价比,对比实体店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那么,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实体就没有出路呢?

其实不然,正如人民日报所点评的那样“死的不是实体店,而是二十年不变的经营脑”。

那么实体的未来又在哪里?

中国有句老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剖析在电商疯狂发展的这些年依旧无法被其撼动一二的实体行业便可窥见其中的“奥秘”。

首先咱们来看河南许昌的胖东来。

在如此“低价盛行”的时代,胖东来的商品其实并不便宜,然而只要买过胖东来商品的顾客,都会承认胖东来的商品是“贵有所值”,许多从小在许昌长大的人,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几乎全都是在胖东来购买,哪怕是电商横行的当下。

从细节来看,胖东来光是购物车就准备了7种,可供不同需求人群使用;商超内部的工作人员也是时刻关注着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还有像是女卫生间的坑位比男卫生多一倍、.买重口味的食品会附赠口香糖、厕所永不缺纸,也没有异味、随处可见的便民设施,比如放大镜和湿手器、超市出口配备的洗手台、洗手液、纸巾以及微波炉、烤箱、保险冰块等等一系列服务。

可以说只要你有需求,胖东来总能先你一步想到。

而且胖东来几乎是国内少有的做到食品外包装的图片不止“仅供参考”的商家。

胖东来自营的“燕麦脆”,有网友做过实验,发现它的包装图片和实物几乎一致,从大小,到颜色,不存在“图片仅供参考”的情况——它自己做的鱼干也是如此,所见即所得。

担心食品安全的顾客,也可以从监控中无死角观看后出制作过程。

在售后服务上,胖东来会在调价后主动联系之前购买的顾客进行退还差价,就这一点,别说实体店了,连电商商家都没人做得到。

“胖东来式服务”和多年前吊打国内火锅品牌的“海底捞式服务”如出一辙。

而且,在胖东来极致的体验和服务背后,满是一群拿着高待遇员工,光是保洁一个月都能领到7600元的税后收入,要知道许昌2023年80%的居民工资也只在3000-7000元之间。

至于更详细的,小编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真正能在这场“厮杀”中活下来的实体,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实力,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有6、70年代那么大的市场红利了。

所以,我国电商之所以能够在价格上将实体店“按在地板上摩擦”,洽洽就是因为电商直接砍掉了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房租。

大家更青睐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无非也就是价格比实体店便宜。

大家都知道实体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这一说法甚至不限于店铺位置的好坏,其次就是人工、广告、灯光、销售等等。

在社会经济越来越恶化,民众越来越穷的情况下,为了节省开支,民众只有依赖从网店购买低价商品。

这就像一个吸食鸦片的人,明知有毒,却无法摆脱。

在一轮又一轮的电商交易中,唯一得利的,只有电商平台,就像开赌场的庄家,无论赌徒们穷不穷,每一次的提成抽水,是不会少的。

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大家的消费变得越来越理性,所以在购买选择上肯定是更倾向于更便宜的一方,哪怕这件商品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但是,这样的恶性循环难道全都是电商、实体店商家,和消费者的“错”吗?

电商和实体店这两种商业模式,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远远不止成本差异那么简单。

咱们就以一个城市来说,实体店就好比是一个人身体中负责泵血的心脏,那么电商则像是一台抽血机。

比如你家附近的小超市老板王叔,他做生意需要租门面、每月交房租给当地房东、雇两个店员、解决了当地就业、每年按规定缴纳地方税收。

进货时找的是本地批发商(更具价格优势)、门店装修找的是附近的装修队、广告门头找的是附近的广告公司等等...

于是,在王叔的房东、店里的店员、装修队工人、本地批发商、广告公司员工都赚到了钱,手里有了钱他们就会出去消费,有人消费,王叔的超市也能赚到钱。

可以说,家门口的王叔开一家小超市,赚的每一块钱,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当地,像一个水池里的水在不断循环流动。

相比之下,你在某宝买一件东西,钱直接流向了杭州或其他电商基地。

送货的快递小哥工资不高,能留在本地的消费有限,大量税收流向电商总部所在地,本地的小商店因为竞争不过便宜的网购而关门,关联产业如本地批发市场也受到影响......

这就相当于是把社区里的水不断被抽走,送到了远方。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了,那电商行业也带动了不少就业岗位,像是物流、模特、摄影、美工等等。

然而,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22年中国电商总销售额43.8万亿,直接从业人员仅722万,如以每个店铺夫妻2人加员工2名年销售额100万算,造成4380万店铺倒闭,约1.7亿人失业。

这1.7亿人带动的消费就业就此消失。

丧失了就业的这部分人首先就丧失了消费能力,哪怕是对于电商来说也一样没什么好处。

近些年网店的竞争也一样十分激烈,家家都打“价格战”,满屏充斥着9.9、19.9包邮,再这样的疯狂压价下,平台的利润也越来越低,商家赚不到钱,就更别提什么服务升级、产品升级。

后来出现的电商直播更是“雪上加霜”,李嘉琪一个“双11”一个团队卖出189亿元商品,李嘉琪个人提成18亿。

什么概念?

相当于他一个人的收入等于我国4000家公司的年收入总和,80%网店的收入几乎全部被几个网红拿走了。

因此可以看出,电商只有少数人在赚钱,富者更富,贫者更贫。

使钱流通环节出现问题,人们赚钱越来越难越来越卷。

因此,在不少四五线以下的城市中,曾经繁华的步行街现在空店越来越多,本地的服装店、家电店纷纷倒闭,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外出,

进而导致房价下跌,地方政府税收减少,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这种恶性循环已经很多地区出现。

反观电商集中的地区则繁荣发展,高楼林立,就业机会多。

在直播电商出现并快速发展时,人们的购物方式又取决于人们如何分配他们的时间、精力与金钱。

而时间的分配,在直播电商中似乎成为了一个悖论。

直播一方面通过苛刻的选品以及推送式的服务节省了人们买到优质商品的时间,但是又在另一方面将人们牢牢锁在了视频娱乐中,耗费了更多的时间,

从而导致消费者的线下时间减少,一部分实体店铺的消费场景几乎被完全夺走了。

当然,直播电商和实体店铺的此消彼长也可以用另一种逻辑来解释——

当人们没有足够的钱用以消费时,自然也只能看短视频聊以娱乐,此时的实体店铺也会因消费者捂紧钱袋而衰退。

哪一种解释更能够成立呢?这可能是我们难以讨论的另一个问题了。

总而言之,长此以往,全国各地的消费能力都会被削弱,电商最终也会因为消费市场萎缩而受到影响。

所以说,真正打败实体店的,不是房租,也不是电商,而是那个不知变通的“脑袋”,

相比较来说,电商虽然比实体店更具成本优势,但是实体店在对顾客的服务中建立连接,可以更好的了解顾客的需求,也更便于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以提供顾客的粘性。

而且在实体店购物,顾客能够更直观的看到、摸到,毕竟电商平台上实物与照片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真正破局的关键,还是在于实体店对于自身的突破和创新。

前文论述的那么多电商单方面碾压实体经济的坏处,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实体“翻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体店铺的存在,是城市之所以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线下的消费时空也不仅仅只有百货、购物这样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需要各种品类的娱乐、服务店铺,而这种店铺是线上无法取代的,比如剧本杀、健身房、美容、娱乐等。

在传统书店哀嚎一片之时,一家名为“西西弗书店”的实体店铺却依然异常火爆,这家书店是卖书的,但又不仅仅只是卖书。

店内为顾客精心准备了免费的阅读区和咖啡厅,环境优雅,让顾客能够在选购的同时享受到更多元化的服务。

所以说,那些嚷嚷着电商就是实体店的末日的那群人,真的是该“换换脑子”了,与其整日抱怨大环境小环境,不如仔细做做市场考察和调研,跟上时代的脚步!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胖东来的成功,仅仅是做到了真诚善良!——2024-01-10中国食品网

羡慕吗?胖东来员工8级别 店长月薪7.8万、年休180天——中国新闻组╱北京30日电 2025-03-30

关停直播电商,拯救不了实体商业——经济观察报2023-10-29

电商主播薪资大降!收入缩水至去年十分之一?这类公司或面临大洗牌——2023-04-12 08:30:18来源:央视财经

实体店末日?人民日报怒揭真相:不是电商太狠,是你不会玩!——网易网。

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全民网购,实体店的未来在哪里?——人民日报。

1 阅读:88

紫蓝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