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长,总希望能找到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全家人调理身体。胃病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爱吃生冷辛辣食物,都会让胃“闹脾气”。作为广东省名中医周红教授师承弟子,象脉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许跃远教授亲传弟子,毛昕辰老师分享了一些中医养护胃的小常识,既容易理解,又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就像一口锅,负责把食物“煮”熟,再交给脾去吸收营养。如果锅凉了,或者火太旺,消化功能就会出问题。很多孩子不爱吃饭、容易胀气,或者大人经常反酸、胃痛,其实都和胃的“工作状态”有关。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饭后轻轻按摩腹部。双手交叠放在肚脐上,顺时针揉36圈,再逆时针揉36圈。这个动作能帮助胃肠蠕动,就像给锅底添了把小火,让食物消化得更顺畅。注意力度要轻柔,饭后半小时再做。

现代人爱喝冷饮,其实很伤胃阳。中医说的“胃阳”就像煮饭的火力,冰镇饮料浇下去,火苗就弱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喝冷饮的习惯,可以试试用生姜红糖水替代:三片生姜加一小块红糖,开水冲泡,放温后喝。生姜能暖胃散寒,红糖补益脾胃,味道也甜甜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夏天如果实在想吃凉的,记得小口慢咽,别让胃突然受凉。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考试前容易胃疼,这其实是情绪影响消化。中医讲“肝气犯胃”,紧张焦虑时,肝气横逆就会冲到胃。有个应急小妙招——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往上三横指的位置,两筋之间,用拇指按压会有酸胀感。考试前或生气胃胀时,按揉左右手各两分钟,能安抚“闹情绪”的胃。平时也可以用陈皮泡水喝,陈皮就像胃的“和事佬”,能理顺堵住的气。

熬夜对胃的伤害很多人不知道。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值班的时间,接着1点到3点肝经工作,这两个脏腑都和消化密切相关。总熬夜就像让胃加班,长期下去肯定要“罢工”。建议学生和家长尽量在11点前入睡,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试试“还阳卧”:平躺双脚掌相对,膝盖向两侧打开,双手叠放在肚脐上。这个姿势能放松腹部,帮助胃气回归正常状态。
最后提醒爱吃辣的家庭,辣椒能开胃,但过量会“烧”胃阴。就像锅里的水被烧干了,食物容易粘锅。如果已经出现口干、大便干的情况,可以用银耳羹来“灭火”:干银耳泡发后撕小块,加红枣、枸杞慢炖至粘稠。银耳滋润胃阴,红枣枸杞补气血,每周吃两次就能缓解燥热感。当然,平时饮食还是清淡为主,麻辣火锅偶尔解馋就好。

这些方法都是中医日常养护的智慧,不需要复杂的操作,重在坚持。就像养一盆花,每天浇点水,比突然倒一大桶更有用。胃病靠“养”不靠“治”,从小细节开始调整,全家人的胃都会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