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中年人的生活是一地鸡毛,老年人的生活,是一场兵荒马乱。
深以为然!十年前老伴过世,我本以为生活就此安静,谁知,却是另一种折磨。
我和老伴是相亲结合,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但有个女儿,成为婚姻的牵绊。
老伴对我是围追堵截,工资上交,每月给几百块零花钱,戒烟戒酒。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在书房里写字画画,可每月的零花钱不够买毛笔宣纸。
每次跟老伴申请买这些,她都要训斥我:“整天画这些能卖钱吗?”
时间长了,我也懒得跟老伴要钱,而是给女儿打电话诉苦。
女儿就会给我转点钱过来,让我别告诉老伴,免得我们两个人一起挨骂。
老伴是突发疾病卧床半年走了,在老伴卧床时,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我。
我这才深深地感觉到,家有贤妻,才有余粮。看着存折上的数字,我非常后悔。
然而,斯人已逝,唯有来世再聚,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好好地活着。
退休后,我一个人的日子虽然安静了许多,但也少了家的温暖和陪伴。
独来独往的退休生活,让我倍感孤独寂寞,女儿支持我再找个老伴。
寻寻觅觅,终于遇到52岁的淑娟,她比我小十多岁,有个儿子还在读书。
淑娟工人岗位退休,每月有2560多的退休金,有套两居室的住房。
我和淑娟的相识,是在公园太极拳队伍里,她是初学者,而我已经练习了十来年。
淑娟总是喊我一声“师傅”,询问各种问题,我耐心地跟她讲解,主动带她练习。
队友都回家了,我们两个还在一遍又一遍的练,忘记了时间,也忘记饥饿。
淑娟不好意思,便要请我去饭馆吃顿午饭,我说不用了,不必这么在意。
若她不嫌弃,可以到到家做饭吃,因我住在公园对面社区,走几步就到了。
老伴过世,淑娟是我带回家的第一位女性。
让我意外的是,她在社区门口的菜摊上买了几样蔬菜,给我整出四菜一汤。
色香味俱全,吃完饭,淑娟主动提出帮我简单收拾一下房间。
她让我坐在餐桌边喝茶,给他讲我自己的故事就行。
一晃又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家被淑娟整理的干干净净,让我感慨,还得有个女人。
接下来的时光,我们经常在一起练习太极拳基本功。
有时还故意晚走,就是为了能跟淑娟多待一会,那份渴望越来越强烈。
大概过了三个多月,在淑娟再次跟我回家,给我做美食,收拾屋子时。
我跟淑娟提出在一起共度余生的想法,淑娟也大大方方地说:好啊!
淑娟让我把这事跟女儿说一声,听听女儿的想法,毕竟老年人的事需要子女同意。
我听从淑娟的安排,把我和淑娟的交往跟女儿说了一遍,女儿很支持我们在一起。
淑娟搬到我家跟我在一起半年,我觉得自己是离不开她了,便再次提出领证结婚。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女儿和淑娟的儿子都反对,年轻人觉得搭伙相伴就好。
我能理解淑娟儿子的想法,毕竟淑娟比我小十多岁,搭伙更有利于淑娟的未来。
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女儿的说法,她说再婚牵扯的事太多,不想以后自寻烦恼。
原来,女儿觉得,若我们再婚,房子就要有淑娟的份额,等我百年后不好办。
有人说,老年人的关系本质就是交易,更是谁也不愿让谁占便宜。
所有的关系都是一场精准匹配,既不向上攀附,也不愿向下委屈自己。
老年人的价值对等才谈感情,谈陪伴,不仅纯粹,还能给子女减少麻烦。
只是,我理解不了女儿的担忧,房子是我再婚前的财产,跟淑娟没关系。
女儿说现在没啥关系,但再婚时间久了,人的贪恋就多了,到时候说不清。
况且,淑娟的儿子还没参加工作,还有结婚生子,谁能保证淑娟会陪伴我后半生。
我理解女儿说的是,淑娟儿子结婚需要钱,有了孩子,淑娟要去带娃。
而那时的我,也70多岁,正是需要身边有人陪伴照顾的老人。
所以,搭伙相伴,淑娟去带娃时,也就散伙了,彼此之间没啥牵扯。
我还是觉得女儿想得太多,老年人也需要正常的感情,也需要婚姻的保障。
现在我和淑娟搭伙过日子,每月给她5000费用,享受着她的陪伴和照顾。
但我还是觉得这样做不安心,不是淑娟怕散伙,而是我怕散伙,我想跟她长长久久。
女儿提出她的想法,让我现在就把三居室139平的学区房过户到她名下。
我的存款,拿出三分之一转到她名下的账户里,这样,我就可以安心地跟淑娟领证。
谁都是自私的,女儿不愿意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她怕我老了糊涂后一无所有。
我觉得,不论是初婚还是再婚,婚姻家庭的第一要素是经济稳定,而不是感情稳定。
若淑娟啥也不图跟我结婚,我反倒没了底气和体面。
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彼此都有自身价值,谁会为照顾人而再婚。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淑娟说了,淑娟也同意女儿的想法,老年人还是搭伙更好。
一来我们两个人都是自由人,牵扯不到子女的利益,也不妨碍我们在一起的快乐。
二来若真的有一方生了重病,另一方是不离不弃的陪伴,还是散伙,就看彼此间的感情。
三来她还年轻,儿子工作,结婚,有娃,都需要她的支持和帮助,她肩上的任务很重。
我明白淑娟的想法,人生本孤独,想留下谁是留不住的。
老伴,老伴,真到一定年岁能蔚藉余生的,始终只有自己。
孤独是人生必然,没有谁能陪谁到最后,大家不过是彼此生命里的过客。
明白这一点,我也安心了,珍惜当下的生活,怜惜眼前的淑娟,如此足矣。
对此大家觉得我的选择对吗?顺其自然好了!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