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民营体检“蝶变密码”

国际金融报 2025-04-15 20:30:12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愈发清晰,金融系统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国际金融报》近期推出“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深入一线记录金融机构如何以专业服务护航民企成长,见证政策红利如何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实获得感。

民营经济强,则中国经济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金融与民企的“双向奔赴”,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晨光穿透玻璃窗,为指引牌镀上金色的轮廓。分诊台前,引导员面带微笑,轻声核对预约信息。另一边,采血窗口的候检队伍正秩序井然地延伸,真空管与穿刺针碰撞的细微声响,编织成城市清晨最独特的脉动。

如今,每年一次的体检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标配”。然而,将记忆拉回到20多年前,体检作为一项医疗服务,知晓者寥寥,愿意主动走进体检中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非典疫情的阴霾散去后,大众健康意识觉醒,对保健支付的意愿也显著提升。一时间,三甲医院纷纷成立体检中心揽客,一批民营体检巨头也在这股浪潮中应运而生。

2004年,美年健康在上海诞生;次年,大健康在沈阳成立。命运的齿轮在2011年咬合,这一年两家公司官宣合并,迅速在国内专业体检及医疗服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美年健康已在全国布局600余家分院,覆盖近300座城市。这无疑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而在劈波斩浪的每一道险关,光大银行始终温暖守护,以坚定而有力的金融力量护航企业成长。

受访者供图

无传统抵押物之困

在我国民营体检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呈现出美年健康、爱康国宾、慈铭体检“三足鼎立”的格局。

要想寻求突破,资金是关键。然而,对于美年健康这样一家重服务的企业而言,要想从银行获取贷款并非易事。

“公司的核心资产主要是医疗设备,但对于银行来说,这些设备单一价值较低,不便于快速变现,并非理想的抵押物。”美年健康资金负责人黄亚坦直言不讳道。

因此,美年健康要想在银行端融资,基本上只能依赖纯信用贷款。这一难题,也是众多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黄亚坦说,起初,银行对公司整体业务的评估方式较为有限,只能观察具体一家经营分院内每天有多少收款,以此抓取现金回收的情况。但由于单家分院体量不大,融资规模也较小。

直到2015年8月,美年健康作价55.43亿元成功登陆A股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公司迅速踏上了扩张的快车道。

2015年,美年健康控股慈铭体检,并在两年后完成对慈铭体检的全资收购。

2016年,美年健康取得世界三大健检机构之一——美兆健康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营权,实现了从大众体检到高端医疗的全覆盖。

至此,民营体检行业迎来“双雄争霸”时代。

恰逢美年健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资金需求显著增加。基于前期的了解,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率先伸出橄榄枝,为美年健康提供了3亿元流动贷款,自此打开了双方合作的新局面。

并购扩张的新引擎

据美年健康总裁徐涛介绍,得益于国家对健康管理和预防医学赛道的扶持,尤其是“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公司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其中,银行的信贷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具备稳定性,在美年健康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徐涛说。

收购体外培育成熟的参股分院是美年健康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徐涛透露,在高速发展阶段,美年健康每年都要将近四十家优质参股分院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在此过程中,并购贷款自然成为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与手段。

2019年,结合企业发展模式,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为美年健康提供了五家分院打包型五年期并购贷款5000万元。

“这笔五年期并购贷款,在当时为企业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光大银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行长陆传峰解释道,一是融资期限的问题,民营企业获批中长期贷款难度较大,分行提供的5年期足以体现对美年健康的认可和支持;二是贷款形式的问题,美年健康登陆A股后,计划通过并购和新增分院等方式实现扩张,但分院并购单价不高,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分行一次性给予美年健康5000万元并购贷款,用于定向并购分院,但不局限区域,且可灵活用于多个标的。

陆传峰清楚记得,当时,为了落地该笔业务,分支行人员多次赴总行沟通,当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如今来看,这一方案不仅为美年健康形成规模优势、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企业在其他银行的并购贷款方案提供了有益参考。

财资系统转型提效

规模迅速扩张后,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成为了摆在美年健康面前的一道考验。

“2019年是美年健康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徐涛回忆道,那一年,公司首次提出要摒弃过往以营销和规模为导向的粗放式增长,一场以“医疗导向、品质驱动、服务支撑、创新引领”为战略方针的变革悄然开启。

对于美年健康这样的连锁企业,日常财务结算中的资金流转规模巨大,随之而来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效率问题,对企业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黄亚坦指出,原先分院数量尚少时,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规划相对简单。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务端提效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我们所期望的,不仅仅是银行的资金支持,更希望有一套全方位、系统性的金融产品。”在黄亚坦看来,公司拥有六百多家分院,资金量达几十亿元级别,如何向内寻找增长空间,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至关重要。

曾经,美年健康的支付方式传统而繁琐,需要登录企业网银,依靠人工一笔一笔录入付款信息,这当中不仅涉及庞大的工作量,管控也难以实现系统化。

2019年,美年健康在财务端开启管理转型,采用“银企直联”打通银行与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接口。基于此,从申请到审批,再到推送至银行端支付,企业的整个付款流程真正实现了全自动。

借助这一工具,美年健康开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在全国六百多家分院实现集约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公司资金管理要进一步提效。”黄亚坦认为,银行掌握市场上最成熟、最先进的技术方案,希望能与之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在信贷业务或结算业务之外,摸索出更适配公司资金管理的产品。

“All in AI”谋发展

过去三年间,美年健康在内部发起了一场名为“三年打造新美年”的变革,核心目标是解决在网点数量与服务人次攀升的同时,如何保持标准化与高质量服务水准的问题,“All in数字化”战略顺势而出。

从落地情况来看,通过上线自主研发的扁鹊智能体检管理SAAS云平台、实验室信息管理LI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PACS系统,美年健康持续推进体检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2024年,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美年健康决定将“All in数字化”战略升级为“All in AI”。

谈及这一转变背后的考量,徐涛给出了他的思考:一方面,疫情之后,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极为迅速,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居民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个人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也给了美年健康极大的信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离不开三大核心要素,即数据、算法和算力。随着算法和算力成本的急剧下降,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

徐涛强调,作为国内最大的健康数据入口,美年健康有信心通过“AI+数据”战略驱动自身,以及整个行业下一轮的快速迭代。

在此进程中,当然离不开银行的全方位支持。“公司不仅能借助银行提供的流动贷款等传统融资产品,为数字化运营的投入提供周转资金,集团内承接信息化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享受到了银行量身定制的专属金融支持,贷款审批比一般性贷款更加便捷。”徐涛说。

面向未来,陆传峰透露,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将继续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围绕美年集团及其下属各分院在并购贷款、普惠贷款、“光付通”结算业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金融合作。

“我们希望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助力美年健康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共筑健康中国贡献光大力量。”陆传峰说。

0 阅读:3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 ;《国际金融报》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