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红楼梦》电视剧,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王扶林拍的87版《红楼梦》,之后,还会想到有一部李少红拍的新版《红楼梦》。
目前为止,大众对87版《红楼梦》的评价,这是一部经典,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
对新版《红楼梦》的评价,则一言难尽了,贬远远大于褒,甚至有人说这根本不是《红楼梦》,而是《红雷梦》,说这部《红楼梦》是对原著的亵渎。
新版《红楼梦》除了再次把87版《红楼梦》推到一个更经典的位置,再无其他值得称赞的地方。无论从画面,妆容,服装,道具,音乐各方面,新版《红楼梦》都被批得一无是处。
这一点,李少红导演难辞其咎。
执导新版《红楼梦》,李少红是临危受命。在胡玫辞去导演一职之后,投资方找来李少红救场。
开拍前,剧组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活动,选出佼佼者。之后,剧组继续光撒网,除了红楼梦中人67名决赛选手,还有全国艺术院校学生、专业院团演艺人员、各经纪公司在册演员等渠道。
选出演员后,剧组对演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身段、琴棋书画、诗词、舞蹈、民俗、吟诵、台词、礼仪等诸多课程。
在准备工作上,新版《红楼梦》和87版《红楼梦》似乎很相似,结果却大相径庭。
当年,87版红楼剧组也是通过全国海选的方式,启用新人演员。之后,也是对演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两期红学培训班,最终定角。
可两版电视剧呈现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87版《红楼梦》的每一位演员,都像是从原著中走出来的一样,有很强的辨识度。而新版《红楼梦》中的演员,感觉像从一个模子里走出来的一样,分不清谁是谁。
究其原因,还是李少红和王扶林的差别。李少红的观念,句句与王扶林背道而驰。
两人都没看过《红楼梦》,认知却截然相反。拍完《红楼梦》,李少红接受了一档节目的采访,当主持人问她,从小你对《红楼梦》原著很熟悉吗?李少红斩钉截铁的说,不熟。
这铿锵有力的回答,明显让主持人一愣。
主持人接着问,不熟就接戏呀?
这问题,小菜一碟,难不倒我们的少红导演,她振振有词的说,不熟的题材不也接过吗?《橘子红了》我也不熟,人家给我了,我当时还觉得拍不了电视剧。
主持人打断她的话,问,那你总读过《红楼梦》吧?
李少红诚实的说,那也不算读过吧?小时候,文化大革命,感觉就是想看封建社会什么样,满篇都觉得是鬼话连篇,反封建的一本书,对我没什么影响。
这个回答,够坦诚够大胆。
没有读过《红楼梦》就敢接戏,李少红说是因为“无知者无畏”。
她说:
“无知者无畏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你的无知是长项,没有框框,就会用最本质的东西去关注本质的东西。”
我们再看看王扶林导演。
在拍87版《红楼梦》之前,王扶林导演也没怎么读过《红楼梦》,对《红楼梦》的认知来自电影,越剧等一些片段。这一点,和李少红很相似。
和李少红不同的是,王扶林觉得以目前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和认知,根本无法拍《红楼梦》,这点,让他心里没底,战战兢兢。
于是,他对央视领导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拿出一年时间,专门读原著,不再从事任何活动。
王扶林说:“这一点我懂,没有看过没关系,哪个红学家不是从没看过到看过呢?我得从头学起。”这句话,对李少红同样适用。
可是,李少红不懂。李少红对自己没有要求,她能做到的最大极限,就是请来的编剧,希望是看过《红楼梦》的。她觉得,我不懂,编剧不能比我更不懂吧?
这是李少红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是导演,却把希望寄托在编剧身上,请来八位80后年轻人做编剧。
李少红导演觉得无知者无畏,无知是优点。而王扶林觉得,既然无知,就要让自己变得有知。
对书中人物的还原,同样截然不同。新版《红楼梦》最被诟病的是,演员和角色的形象,和原著根本不符。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黛玉居然是胖的,宝钗反而清瘦。
这一点,李少红是这样解释的:“宝钗刚进府的时候,事情多,有人命案,小小年纪爱操心,她又内向,所以就很单薄,黛玉呢?生病后自然就瘦了,到最后她要放弃生命,演员自己也不吃饭。”
这简直就是胡搅蛮缠,暴露了李少红的无知。
她根本就不知道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也不知道宝钗应该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她完全是信马由缰,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尊重原著,不尊重曹公,胡编乱造。
而王扶林呢?在拍摄过程中,王扶林嘱咐自己,一定不要瞎来,曹雪芹这个老祖宗太有学问了,必须要听他的,还要把他的意思弄懂,能弄懂就不错了,别瞎出主意。
87版《红楼梦》采用“忠于原著、妙于裁剪”的方式,不敢有丝毫的改动和曲解。王扶林对原著唯一改编的一场戏,就是“探春远嫁”。
原著中,只有几句话,王扶林把它拍成一集,成为87《红楼梦》一个经典场景。
当然,87版《红楼梦》没有采取高鹗的续写,而是根据原著中第五回的判词、图画、乐曲、其他可能的暗示伏笔,以及脂砚斋等人批注中透露的情节信息进行改编,同时还参考了周汝昌、王蒙、吴世昌等红学专家的研究观点。
对拍摄时间的要求,一个要快,一个想慢。李少红拍《红楼梦》,是快餐,她需要速度。
基于这样的认知,她请了8位年轻的编剧来写剧本。因为如果请一两位编剧,花费的时间最少也要半年,时间太长。所以,她想出这样一个办法。
一位编剧,专门写几集,于是,八个编剧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写出50集的初稿。这个速度和效率,让李少红很满意。
这样一个大制作,似乎一直在赶进度,要卡着时间开拍,卡着时间结束。
当主持人问李少红,这样一个被各方面重视的电视剧,前期准备为什么不能从容点呢?你是否也想抓紧完成?
李少红说,对我这样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说,时间太长,对我这个年龄来讲,是有顾虑,有压力。我自己手上有别的电影,别的计划,都已经启动了。
当然,这个事情,不是李少红一个人可以左右的,投资方需要很快看到真金白银,以经济为杠杆,需要资金回收,是市场要求决定的。
王扶林拍的《红楼梦》,是盛宴,他需要慢慢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精雕细琢。
也许有人说,是因为年代不同。
八十年代,也许会有拍三年电视剧的情况出现,甚至于《西游记》拍了六年,而现在是新世纪,怎么可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王扶林导演是这样说的:
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有经济杠杆左右。那《泰坦尼克号》呢?花了好几年时间,这个制作人和导演有眼光,他觉得这几年功夫下去,最后能收回来。现在都是急功近利,没有眼光,没有远大抱负,希望今年拍了,银子马上哗哗哗都回来。急功近利也可以,但不能都是这样。不能都是快餐,你花了时间拍,确实是经典,你不要怕亏本,肯定会收回来。
李少红的观念,句句都与王扶林背道而驰。对原著的认知,对角色的认知,对时间的认知,两人的观点,完全对立。所以,就有了两版截然不同的《红楼梦》。
李少红曾说:“拍《红楼梦》时碰到过王扶林导演,他也鼓励我面对压力要挺住,新版《红楼梦》播出前,他还特地到山东为我捧场。大家都是名著翻拍,不存在比较,我们只是让《红楼梦》这部名著更丰满了。”
都是名著翻拍,不存在比较?这句话,李少红导演自己信吗?
李少红这次真的暴露出她浅薄无知的底蕴了[笑着哭]
总算有说话的人了,我还以为网上不能说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任何不好,只能昧着良心说好呢。
无知者无畏,人家是不畏艰难险阻,李导演是不畏毁经典毁文化,反正在她眼里这些不是钱
一个是经典重现,一个是青楼开张
李可以说是这个时期的影视剧市场的缩了!
不但无知,还不要脸,商人嘴脸
李少红根本不懂红楼,人物选角没一个贴合原著,你就说贾宝玉那尖嘴猴腮的,应该演贾环啊,王夫人七老八十了,比贾母还老,贾政像个老流氓。演员装扮成了全民笑料,女性角色一律黄瓜片,这样的东西玷污先祖,毒害人民啊。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无知的导演
红楼梦鬼话连篇,卧槽,作为中国人,不知道这是四大名著之首吗?真是太不要脸
没文化就是胆大!有人黑我投资我也能拍[得瑟][得瑟][得瑟]
真的像鬼片,特别是幽怨的配乐和倏忽的步伐,第一次看时就看了十来分钟就弃剧了。过了里面觉得自己成熟一点了,又看了一遍,专门和87版作比较,还是不喜欢。人物造型太丑了,但服装还比较好看。
其他话别说,就说李少红的红楼梦投资方亏了多少钱吧
李少红从橘子红了开始,大明宫词,新红楼梦,无不是剧情画面充满诗意,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在放剧情时通常会加进去大量繁杂的旁白,从橘子红了的少许旁白,到大明宫词的简凡适中。再到新红楼梦中的几乎从头到尾没有停过的尴尬旁白。从刚开始的橘子红了的没啥影响,到大明宫词的有点不适,但是还好被陈红,赵文瑄,归亚蕾这些老戏骨的演技和惊心动魄的初唐历史剧情所吸引,从而淡化了旁白穿插带来的不适感。但是到了新世纪的新红楼梦中的打扰观感的通篇旁白更是让观众觉得过于繁杂了,觉得完全没有通篇旁白的必要。我想如果没有通篇旁白的话新红楼梦还不是最后成了大笑话吧。我还在想还没有播出的大宋宫词大概率也会有大量无聊不必要的旁白。这个已经成了李小红的标志了!只要是和李少红有关的电视剧都会有内嵌通篇旁白的致命性问题。可以这样说:李少红她是成也通篇旁白,败也通篇旁白。
反正新版的看了两集就不再看了,王导的红楼梦已经看了五遍,且每集不拉
我看她拍的橘子红了觉得她不行,等她拍完红楼梦全国人民都觉得她不行[笑着哭]
橘子红了,大明宫词拍的时候,大家都没看过所以你说了算,红楼梦大家都看过谁还惯着你
其他都先不提,那铜钱头真的很出戏,丫鬟,小姐一样的打扮这得多无知才能整出这样的服道化……
李少红是她妈的什么鸟
别的不说,新版的发型我是真的服了,这他妈是一圈圈的什么
一个人续写都挑出那么多问题,八个编剧岂能不支离破碎
老版的演员是群众的眼光选,新版的演员的投资人的床上选的
这是糟蹋经典,可惜红楼梦没有版权,真是悲哀!
泰坦尼克号可不是好例子,投资方都快跳楼了,老司机自己也不确定能大爆,他就是想那么拍而已,投资方不想之前的钱打水漂也只能硬着头皮干到底。说实话投资人要是开始讲艺术讲情怀往往结果都不太好,艺术交给导演,资方控制预算,各自保持一个理性的沟通比较健康。
你是来拉仇恨的吧![大笑][大笑][大笑]
!
李少红的垃圾作品
小宝钗选角不适合。大宝钗有点贴合原著的相貌。黛玉完全不适合。
李少红的红楼梦我看了半集就放弃
?
别的不说,演员培训,一个用了几年,一个用了半个月